时代周报记者:谢江珊
转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已落地满三个多月。
自揭牌以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人才政策频出。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之后,人才政策终于迎来详细细则。
11月20日上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新片区正式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包括加大国内人才引进力度、促进海外人才引进、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实施人才专项奖励、加大人才培养培育力度、集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共7方面48条举措。
“新片区作为上海市的特殊功能区,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借鉴和承接现有做法和经验,但也要探索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武伟在发布会上表示。
“临港新片区的人才政策力度非常大,对上海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特聘教授徐长乐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发展是未来的核心动力,创新的核心又是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过去各大城市以招商引资为主,现在更多地倾向于招才引智,双招双赢,更突出了人才的作用。”
创新落户举措,缩短年限多
众所周知,北京和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对于落户有极其严格的规定。于是能否落户,成为相关人才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临港新片区在提高人才政策吸引力的举措上,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
在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看来,临港新片区人才政策是一个叠加版,诚意满满,欢迎各方高才,含上海市相关的人才新政策,浦东新区人才政策,临港人才政策等。“架构系统、内容丰富和具有可操作性。”
在加大国内人才引进力度方面,临港新片区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充分发挥户籍政策在国内人才引进集聚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共8项政策。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在8条具体措施中,“落户”是核心。
首先是实施居住证专项。对上海市居住证持证人在新片区工作并居住的,予以专项,即每满1年积2分,满3年后开始计入总积分,最高分值为20分。
除了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新片区在积分落户政策上有所放宽。缩短“居转户”年限。在新片区用人单位工作的各类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其中已在新片区工作时间不低于3年);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经新片区管委会推荐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其中已在新片区工作时间不低于2年)。
新片区将对公益事业单位录用应届毕业生实施落户。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录用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打分时加3分,为新片区特有。
此外,重点人才直接落户审批权下放至新片区管委会,符合条件的重点机构紧缺急需人才、紧缺急需技能人才和高等级技能人才可直接引进落户。特殊人才亦可推荐落户。
便利人才购房,坚持“房住不炒”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人才住房保障,《若干措施》出台完善临港地区限价商品房、“先租后售”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人才租房补贴“四位一体”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以及缩短购买商品房社保年限、优先选房等6项政策。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就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新片区在购房住房上推出优惠政策,就是希望紧靠青年人才的真正需求,通过购房政策把人才留下。”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处)部长苗挺在发布会上坦言。
具体而言,定向微调新片区住房限购政策。按照区域发展和产业导向,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可购买新片区商品房一套。缩短非本市户籍人才在新片区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金的年限,将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调整为连续缴纳满3年及以上。
“该政策的出发点是紧扣临港青年人才的真正需求,临港住房不炒。”苗挺强调。
与此同时,调整商品住房选房购房制度。符合购房条件、在新片区稳定就业且稳定居住的常住人口,可在新片区优先选房购房。此外,控制限价商品房供应量,加大人才公寓供给力度。
而在公租房保障方面,临港新片区将建设“先租后售”公租房。建成后10年内作为公租房使用,其中50%房源可由单位按门栋整体购买作为公租房中单位租赁房使用。公租房建成10年后可作为商品住房按套上市转让。
用人单位引进的在新片区无自有住房且在新片区租房居住的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申请租房补贴。
“根据计划,到2035年,上海的总人口要控制在2500万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限制,目前人口增长空间很小,上海的落户政策卡得很紧。临港新片区人才新政对于中高端人才落户开了很大的口子,针对专门人才采取的专门措施,优势明显。”徐长乐认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