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复工复产的上海,最近又有新动作。
在上海市人社局近日出台的《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中,标明——
针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本市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户;
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职来本市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
这是近年来上海人才引进相关政策的又一步大棋。
条例中明确说明了,要加大世界名校留学人员引进力度。这次的政策等于直接开通了名校留学生落户快车。
众所周知北京落户难,难在落户指标。不仅有这项指标的用人单位被抢破头,落户名额又十分有限,什么时候能排到也是一个问题。
两相对比,上海的落户政策真的太香了。
早在两年前,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发布了此前的留学生落户政策,大力放宽人才落户条件。
只要回国两年内来上海并持续在上海工作,且连续缴纳一定基数的社保和个税,就可以落户上海。
如今开通的名校直通车,又进一步加大了上海人才吸纳力度。
难怪近年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毕业回国后,将上海作为首选城市了。
一边是对留学生利好的落户政策,另一边,新政出台后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前段时间被集体诟病,一批985、211高校宣布退出的世界大学排名,为什么此时却成了落户的重要参考条件?
01
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这是针对留学生落户的参考条件。
海外留学不比在国内,各个高校不用细查就有业界多年来累积的教育名声作为背景。
哈佛、剑桥大学之列自然不用说,名字稍拗口一些的,圈外人可能就对此一无所知。
怎么判定学校好坏,除了能被国内教育部认证,世界排名就成了重要参考。
撇去政治性和排名机构相关联的一些主观因素,海外大学仍然需要这样一份“资质认证”。
其次,世界大学排名的标准并不唯一。
目前世界公认的权威大学排名,除了美国的USNews世界大学排名,英国的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HE)和QS大学排名,还有上海软科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2021上海软科世界大学排名截选
以QS目前已公布的2023年评选六大指标为例,分别是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师生比例、论文被引用次数、国际师生比。
泰晤士大学排名绩效指标分为5个方面:
教学(学习环境);研究(数量、收入和声誉);引文(研究影响力);国际展望(员工、学生和研究);行业收入(知识转移)。
USNews排名权重更倾向于大学声誉与合作;
上海软科的评判指标则更看重教育质量和师资。
2021上海软科排名指标与权重
虽然几大权威榜单有各自不同的评判体系,但各个学校提交的背景资料多有重叠,通常结果出入都不会太大。
02
事实上,以世界大学排名为落户参考条件并非历史首次。
以萧山区的“金梧桐”人才补贴标准举例,其中就规定了:
国际QS排名前100以内有名高校,给予生活补贴4万元和三年内最多10万元的银行贷款贴息。其中参保满1月后给予一次性1万元补助,工作满三年后再给予一次性3万元补助。
不止杭州,各地针对海外归国人才,都有类似的引入政策。
通过招纳贤士来共建家园,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然而此次上海新政一出,网络上却一片哗然。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相继退出国际大学排名。
三校明确态度,从2022年开始,不再参与世界大学排名。
这一举动一方面意味着,如今中国的教育能力已经不需要这些客观性存疑、具有“商业操作”的排名来证明。
欧美有自己的好学校,中国也有众多文化底蕴十足、学术能力一流的好大学。
不以西方国家制定的“标准”为标准,代表着中国大学找回“主权”前进的一大步。
另一方面,上海引入人才的落户新政出台后,三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也被旧事重提。
这下不是打脸了吗?
细看下来,两者其实并不冲突。
上海参见排名,是为了给留学归国人才分档落户,最终结果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认后发布的为准。
国内三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和留学人才需要大学排名作参考,是两条线路上的问题。
国内名校常有单独的政策做辅助,所以两者间的认证,是不存在冲突的。
03
为什么几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榜单,可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它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可以作为希望海外留学人员的择校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对留学归国人员的资质参考。
虽然究其根本,这些榜单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客观,渗透着制定规则一国的方法论。
但它的功效性仍然存在。
三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也不代表着中国高校都会相继退出排名。
这些世界大学榜单,既对中国留学生具有参考意义,也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同样具有参考作用。
榜单上占位次的中国高校,也会成为他国人员想要留学中国的参考。
这些作用都是互相的。
那么退出榜单的学校,就是格局小了吗?
相信留存与否的抉择都是各个高校经过深思熟虑的,公正与不公正同样是相对的。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起码在留学归国人才上海落户问题上,这些世界大学排行榜单,再一次成为留学生可以奋起直上的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