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时代,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成为城市高速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备受关注的“居转户”制度已做新调整——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进一步放宽“居转户”规定,不仅明确了居转户的配偶落户政策,同时明确,“居转户人员”如果无法挂靠单位集体户口,可以申请落户在单位注册地所在区(县)人才服务中心的集体户口。
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户口既是营造家的氛围所急需,更是分享城市资源所必备。正因为如此,当初以“居转户”为标志的“沪籍新政”曾获一致好评。对比之下,此番调整的力度更大——调整前,必须拥有房产或投靠拥有房产的亲属才能落户,调整后,房产的要求已不复存在。如果说“居转户”从无到有意味着一种进步的话,每一个细节的完善或补充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这一次自然毫不例外。
但由此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如何解决“外来户”的住房难题。如果空有一纸户口,而无处安身立命,这种短暂的幸福岂非太过虚无缥缈?这很自然地使人将“居转户”调整与另外一些新闻联系起来——近来市领导屡就“住房保障”、“引进人才”表达支持立场,继俞正声书记表示“住房问题不解决,上海人才优势将消失殆尽”,韩正市长表示“不解决‘蜗居’、‘房奴’的问题,上海就没有未来”之后,杨雄副市长称上海今后将为“永远买不起房的市民提供廉租房”。
将这两条新闻结合在一起,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正是因为有加大保障性住房提供兜底,放开“居转户”限制条件才成为一种可能;反过来说,更加宽松的“居转户”条件,必然给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由此不仅展示出挽留人才的诚意,同时也体现出改善民生的实力,其共同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增强城市的发展活力。
经历过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之后,楼市高烧依旧,新一轮调控呼之欲出。在城市居民的刚性需求中,“外来户”的力量不容低估,实际上,这恐怕也是没有任何城市敢于门户大开的一种重要因素。一方面,城市发展需要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外来户”不可避免会带来更多消费需求,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不失为缓解矛盾的有效途径,这有助于使房屋供应与城市人口增长保持同步,从而遏制住房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价格机制趋近合理。
地方“两会”过程中,房价是各地讨论的焦点,除了继续打压高端房价之外,扩大低端房源供应也是一种积极的补充,更能因此而收获挽留人才的实际功效。如此双赢之策,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