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关注上海落户的朋友多多少少都听过这么一种说法,上海居转户是要“排队”的。因此也有朋友向左边李老师右边打听过,想要快速通过“排队”有没有什么“绿色通道”?
那么,上海居转户到底有没有所谓的隐形“排队”这种说法呢?
左边李老师右边在这里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上海居转户是不需要“排队”的!
那么这种“排队”的说法为什么在坊间流传甚广呢?上海落户的几种常见方式,无非是居转户、人才引进、留学落户、应届生落户、投靠落户这五种。左边李老师右边先简单阐述一下这几种落户方式的特点和适宜人群。
1.居转户
居转户常见的落户渠道有两种:七年职称居转户(7+中)、七年免职称居转户(7+2)。
适合人群:绝大多数人
落户要求:持有居住证时间累计7年,社保缴纳达到规定基数即可。(职称居转户需要考取中级职称)
2.人才引进
人才引进常见的落户渠道有三种:学历人才引进、百万个税、创业人才引进。
适合人群:高学历或高新企业技术骨干或创业人才
落户要求:对学历及公司要求较高,百万个税对个人财力也有要求。相对落户时间较短,基本两年内都能落户。
3.留学落户
适合人群:留学生,有时间出国深造的人群。
落户要求:需要脱产学习,且至少在国外学习一年,海外生活学习费用较高。回国两年内须到本市工作并缴纳相应倍数的社保。
4.应届生落户
适合人群:仅限应届毕业生。
落户要求: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清华、北大六所学校的应届本科生及所有上海应届研究生可直接落户。其余应届生需达到72分才可申请。
5.投靠落户
适合人群:配偶为上海沪籍的人群。
落户要求:配偶为上海沪籍,结婚满十年后,且申请人年满35周岁才可申请落户。时间长变数高,期间有任何意外都会影响落户。
以上五种落户方式中,居转户是最适合绝大部分普通人的,因此每次居转户赛道都人满为患。就以去年来说,2021年上海落户申请人数高达80万+,实际全年居转户公示人数共人,通过人数占比仅4.7%。这些提交申请的人绝大部分条件都符合,那为什么没有通过申请呢?于是就有传言,居转户是需要“排队”的,符合条件也要排队落户。
这种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上海为了城市发展吸纳人才,但城市也需要控制人口保证正常运转。经常关注左边李老师右边的朋友可以看到,每月以至每年的公示人数其实是相对固定的,但符合落户条件的人非常多,那么人才中心就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加以审核,在符合基本落户条件(政策原文公布的条件)的人员中再次择优通过。有些朋友对“排队”的概念是,只要你符合最基本的条件,就可以进入队列,然后只需要等时间排到自己就可以了。其实没有这种可能。落户审核可能更像高考,即使通过了本科线,报考的学校会优先录取高分同学,人数录取满了,在及格线前徘徊的同学就有可能落选。等到下一次审核时并不会因为你提前申请就优先通过,所有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会被全部重新排序,依然是择优通过。也就是说,如果一直有条件更优秀的人提交申请,可能就会导致有些朋友虽然符合条件,但落户申请一直通不过的情况。
但为什么同样符合条件提交申请且成功落户的朋友,有些快到2、3个月就能成功公示,有些就长达半年甚至一年才通过呢?左边李老师右边之前就举例说明过,曾经有位客户在咨询时说,自己去人才服务中心递交居转户材料,窗口工作人员以社保没有缴够为理由被拒,可是自己的社保明明是按照居转户的政策来缴纳的。其实,这是比较隐晦的说法,窗口人员说的“社保不满足”指的可能还有“个税没有达到要求”,这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点。人才服务中心的窗口人员在查看税单的时候非常仔细,会逐笔圈画。实际操作中,卡在个税的案例也不少。正因为人才中心在审核落户的时候比较"抠细节"。所以,大部分的申请人从提交落户申请到落户成功,可能就要拖6-8个月。实际情况按照申请材料∶落户申请人自身优越的条件、“干净、清爽”的材料,是缩短申请落户时长的决定性因素。
综上所述,上海居住证肯定是没有“排队”的说法了。如果想要尽快通过落户申请,只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和把所有材料都准备充分这两步走。所以左边李老师右边一直强调落户需要规划,进行提前规划就可以避免这些没必要踩的“坑”,还没申请的朋友们要注意了哦。最后左边李老师右边提醒想要落户的朋友们,想要快速落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七年居转户的话,这七年期间,尽量少换工作。
2.一定要依法缴纳个税,且与社保匹配。尽量不要出现重税、漏税、补税等情况,否则会加大审核难度。
3.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社保缴纳的基数越高越好,这样通过率会越高。
4.有省、市级重大贡献并获得相应奖励的人,可不受上海居住证持证、缴纳社保年限的限制。
5.国家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且专业、工种与工作岗位一致的,可不受上海居住证持证、缴纳社保年限的限制。
6.在上海市偏远郊区的教育、医疗等事业单位工作的,上海居住证持证、缴纳社保年限可缩短至5年。
7.最近连续3年在上海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高于上海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的。
8.最近连续3年计税薪酬高于100万的技术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可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