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片区落户新政:新片区"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

记者|方卓然编辑|刘素楠“钱不是吸引我来这里的理由,我就是为圆自己的梦想而来的。我今年已经45岁了,不想再错过这个机会。”从市中心的民企离职,降薪跳槽到临港新片区,王亮如此解释自己的最新选择。这位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讯与信息工程专业的高材生,2003年来

上海临港新片区落户新政:新片区"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

  

记者|方卓然

  

编辑|刘素楠

  

“钱不是吸引我来这里的理由,我就是为圆自己的梦想而来的。我今年已经45岁了,不想再错过这个机会。”从市中心的民企离职,降薪跳槽到临港新片区,王亮如此解释自己的最新选择。

  

这位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讯与信息工程专业的高材生,2003年来到上海,先后在多家国内知名企业从事移动通信系统的算法设计和软件开发工作,曾参与江苏、内蒙古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也为肯尼亚、泰国政府的国家安全网络建设提供过解决方案。

  

2019年12月,临港新片区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5名聘任制公务员,包括离岸业务研究员、智慧城市研究员等5个职位,聘期3年。聘任制公务员实行协议年薪、一职一薪等工资政策,年薪约为50-80万元人民币。

  

王亮是第一批通过公开聘任上岗的公务员,成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智慧城市研究员。

  

“我总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可以从规划者的角度,从头开始设计一个有价值和影响力的项目,看着它一步步变成现实。如今,临港新片区给了我这个机会。”他说。

  

他希望经过几年建设,给新片区留下优秀的信息系统,造福社会。“将来某一天,当人们走到临港新片区的路上,看到智能化的信号灯,会想起这是当年我们做的智慧交通项目,这就足够了。”

  

临港新片区地广人稀,城区开发初期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目前已有多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正在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工地、智慧小区等多领域的智慧城市项目正逐步落地,每天都有由第三方公司撰写的项目书送过来,由王亮负责技术把关,形成评估报告和规划方案。

  

王亮认为,临港新片区面积达873平方公里,仅先行启动区的面积就有119.5平方公里,要实现这么大一片城区的有效管控,光靠临港数量有限的公务员肯定不行,必须依靠智慧化和信息化手段。

  

如今,临港新片区“一网统管”平台已经正式启动建设,将探索无人机城市治理;临港新片区也将立足于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现代服务、公众通信四大类场景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需求,统筹推进5G、光纤宽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及边缘计算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先进集约均衡的承载空间。

  

王亮家住市中心,每个工作日的早晨,他开车横穿上海,来到临港新城。如果每天正常上下班,一年车程便能绕地球一周。

  

位居上海东南一隅的临港新片区,正在通过一系列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尽一切力量广纳天下人才,让五湖四海的人才在这里成就梦想、建设美好城市。

  

除了高薪聘请人才,户口也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有了户口,他乡便成为了故乡。

  

在上海,落户与居住年限、学历和社保息息相关,而新片区的人才落户政策,给了企业一颗扎根临港的“定心丸”。

  

2019年11月20日,临港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其中一条政策,即是缩短新片区“居转户”年限。

  

原来,根据《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落户上海的条件之一是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

  

为吸引人才集聚,临港新片区首次提出两年承诺期的方式,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并承诺落户后继续在新片区工作两年以上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其中,对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更是由7年缩短为3年。

  

西伯瀚(上海)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金军,便是临港新片区第一个享受到“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到3年的人才。

  

西伯瀚公司位于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内,是一家海洋工程特种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2月,金军看到了关于临港“居转户”年限缩短的一则消息。正好不久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处)到西伯瀚公司调研,金军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咨询了一下管委会相关负责人。

  

“人力资源处有关负责人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告诉我符合’7转3’的条件。”从那时起,金军就开始向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递交“居转户”年限缩短的申请。不到一周,推荐函就批下来了。1个月后,他的名字已经出现在了落户获批公示名单上。今年6月,他正式成为了“新上海人”。

  

拿到户口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好落户手续的经历分享给朋友与公司的同事,没想到引发了“轰动”。众多同事甚至整个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人都很振奋。

  

金军坦言,以前大家都觉得政策只是纸面上的,现在则是实实在在可以享受到的,所以触动很大,一些原本有跳槽想法的同事,也都打算安心干下去了。

  

“公司里90%以上的员工都不是上海人,因此大家很关注人才政策细则什么时候出台,什么时候落地。”金军表示,按原先政策,许多员工短期内无法落户上海。管委会与园区方面主动宣讲,公司与员工及时了解到了最新人才政策。“大家都对落户期待满满,因为这与我们对一座城市的归属感密切相关。”

  

除了“居转户”,引进人才可以直接落户临港新片区。

  

来自辽宁的马超光1996年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工业电子自动化专业。2011年,已有十几年工作经历的他来到了上海,在市区的一家企业工作。从那时起,落户、成为“新上海人”就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

  

2017年12月,马超光受聘于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从市区来到了临港,成为了公司在深海装备领域的第一个项目经理。“原先,我想通过’居转户’7年在上海落户,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临港,公司又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这让我可以通过申请人才引进直接落户。”马超光说。

  

他所在的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7年5月,主要为海洋、江河湖泊等水环境提供水生态观测网组网装备硬件与计算机软件系统。

  

根据《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上海市金融、贸易、航运等现代服务业重点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地区总部投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中心紧缺急需的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可办理引进人才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

  

除上海市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外,被认定为重点机构的企业内,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才也可以申请直接落户。

  

区别于上海市其他区的人才引进落户政策,临港新片区具备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推荐权。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人才服务大厅负责人吴翠华介绍,在临港新片区注册企业具备重点机构资质后,可为本单位具有本科学士学位、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岗位相匹配的、且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提出人才引进落户申请。

  

今年2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集中行使一批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等事项的决定》。根据文件,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集中行使一批行政审批,其中就包括国内人才引进审批,使新片区成为具有人才引进落户审批权的特定区域。

  

5月1日,临港新片区正式承接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审批权后,马超光所在的公司便即刻修改了注册地址,马超光的落户申请也重新在新片区提交。29天之后,马超光就成为新片区承接审批权后落户的第一人。

  

为什么能这么快办好落户手续?

  

马超光说,因前期已在一网通办平台通过了预审、档案核实、教育背景核实等一系列申报流程,所以在新片区重新申报后,5月底就审批通过进入了公示环节。

  

“马超光的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再加上他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人才,所以他可以直接通过人才引进政策落户,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专家、人才可以这样的渠道来到临港新片区。”吴翠华表示。

  

马超光认为,快速落户可以直接解决人才在临港生活工作的后顾之忧。涉海工程和装备研发需要长时间周期,如果人才波动过大,不能留下人才,也就不能保证研发进程。现在新片区有了自主审批权,虽然审理流程依然很严格,但审批速度提高了,目前公司还有其他同事正在办理落户。

  

在临港工作的东北小伙儿葛琳不但落了户,还买了房。

  

葛琳来自吉林,从武汉理工大学轮机工程系毕业后,2016年8月进入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制造企业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该企业同样也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属于临港新片区重点机构,而葛琳所学专业又是紧缺型专业,因此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落户。

  

7月13日,他通过了国内人才引进落户的公示,成功在临港落户。

  

同时,新片区对于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原购房需要缴纳个税和社保年限5年,新片区缩短到3年。

  

依据这一政策,还是单身的葛琳去年早早在临港新片区买了房。“临港一天比一天繁华,作为一个外地人,在上海落户、买房,估计只有在临港才能快速实现。”

  

据吴翠华介绍,临港新片区是继浦东新区之后第二个可实现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自主审批的地区。原先人才引进要通过浦东新区申报,现在落户则直接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审批。“企业不用跑其他网点交材料,我们对这里的企业也更熟悉。从吸引优秀人才的角度而言,这里是他们更快的一个落户路径。”

  

临港新片区获得审批权之后,葛琳最大的感受是比以前方便。“我原来交落户材料要到杨浦,材料中间碰到许多问题需要来回跑,现在离新片区管委会很近,大大节省时间。”

  

除了马超光和葛琳,未来还将有更多优秀人才落户临港新片区。

  

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草案,到2035年,新片区规划常住人口规模250万左右,人口结构以年轻化、国际化、高学历、流动性为基本特征。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杨武透露,为了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临港新片区将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

  

其中,国内人才方面侧重于支持人才引进落户和人才的培养激励,国际人才方面侧重于吸引境外专业人才来新片区工作的各项便利,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新片区、扎根新片区。

  

8月18日上午,以“智慧型管理、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为建设目标的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举行开港仪式。

  

管委会党组成员、党群工作部部长苗挺表示,创建国际人才服务港,就是为了在人才服务中体现“临港温度”,更好地将临港新片区各项人才政策落到实处,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对海内外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相信新片区人才政策落地的加快实施,将会让更多在临港工作的人才享受到红利,也为打造临港新片区人才高地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吴翠华表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站务联系QQ:293806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