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潘心洁/本报记者/方超/上海报道
包车包机、求职补助、积分落户……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的要求下,“硬核”长三角正吹响复工“集结号”。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长三角经济重镇杭州、宁波等地新招频出,全力“破解”复工难题,如杭州的健康码措施推广至全国、南京对返宁复工人员给予落户积分奖励等,此外,长三角多地跨区域出台人员车辆互认机制,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对记者表示,防疫很重要,但经济发展也重要,而长三角地区本身一体化程度较高,在经济一体化之外,也需要在突发事件应对上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
复工“组合拳”
首趟复工包机、首趟复工人员定制专列、健康码推广至全国……长三角多地的一系列复工“硬核”措施,屡屡成为刷屏级的新闻。
2月16日,当G4138次运载近300名贵州籍复工人员的专列抵达杭州东站之时,也让该趟列车成为春节后全国首趟复工人员定制专列,除此之外,杭州首趟复工企业复工人员包车也在当日从江西上饶抵达杭城。
除此之外,“数字之城”杭州还因健康码被推广至全国而引发广泛关注。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指导加速研发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码,相关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健康码落地已超过100城。
不仅是杭州,浙江多地应对复工难的举措也受到广泛关注。
浙江湖州出台《关于企业复工复产补助奖励的意见》,其中提到,对企业新招员工,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宁波也下发意见称,对到甬就业的响应人才,给予每人最高800元的交通补助等。
同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多地政府也频频对外发布相关信息,助力企业解决复工难题。如南京就在2月15日发布通知称,对疫情防控期间,符合标准的返宁务工人员,给予一次性落户积分12分的奖励。
在长三角多地竞相出台复工政策的背后,正是迎来复工期的企业急需用工之时,但是长三角经济发达,来自区域外的员工占比较高,而在返程交通、隔离14天等要求之下,企业的用工需求难以得到保证。
而在一系列的复工“组合拳”之下,长三角多地的复工率正在逐步回升。
2月1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二级巡视员唐社民介绍称,从区域来看,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
除去江苏上海之外,截至2月18日,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家,复工率72.2%,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9147户,复工率为51.5%,复工人数106.9万人。
而长三角地区为提高复工率,仍然在持续发力。浙江就在全国首创的“电力复工指数”的基础上,推出“企业复工率指数”,相关信息显示,截至2月16日,浙江省企业复工率指数为42.87,超五成规上工业企业、超两成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已复工。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此前就对记者表示,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区域经济发达,政府效率比较高,能未雨绸缪,“所以他们出台政策,我觉得很及时,很重要”。
跨区联动
“那肯定方便咯”,上海金标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金玉其对记者表示,一张《道口人员临时通行证》对他而言,帮助很大。
相关信息显示,为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联防联控优势,2月15日,上海金山及浙江平湖、嘉善三地在互访的基础上,共同推出“两书一证”人员车辆互认通行机制,方便企业员工跨省上下班。
“(以前)上班要(隔离)14天以后才能回家,回家以后又要(隔离)14天(后才能上班)”,金玉其对记者表示,他就曾在2月14日准备回家时,被道口人员拦下,此后吃住都在单位,其同时表示,公司“100多个(员工)在上海上班,住在江苏、浙江”。
而跨区域推出人员互认机制的不仅仅是上海金山及浙江平湖、嘉善三地,在上述三地之前一天,上海西北角的嘉定、江苏昆山也实行了相关机制。
相关信息显示,上海嘉定区与江苏昆山市签订《嘉昆两地联防联控备忘录》,两地道口相互认可双方所发的《工作通勤证》,以及嘉定安亭、昆山花桥居住小区的《临时通行证》,“方便两地居民跨省市上下班通勤,帮助两地企业复工复产”。
“保证了可以正常开展工作,非常便利”,上汽大众回复记者称,原来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入沪人员需要填报登记信息、查验身份证以及居住和工作情况,并测量体温,入沪后还需要隔离14天。
而在上述新规定之下,在确保防疫健康安全的情况下,上汽大众这部分通勤人员可以申请办理《工作通勤证》,只需测量体温并出示身份证等,就可在上下班时间段正常往返嘉定安亭和昆山花桥,无需重复填报个人信息,也无需居家隔离14天。
而受益的不仅是上汽大众。据《解放日报》报道,嘉定区安亭镇已向辖区的科世达等18家企业发放通勤证,相关负责人称,“后续还将视通勤流量变化,再行协商省界其他道口的联防联控举措”。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货物运输,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上海推出“长三角疫情防控交通运输一体化货运车辆通行证”,“持证货运车辆在长三角可便左边捷通右边行;持证人员在货运期间回沪,无须再次隔离14天”。
段进军对此表示,“长三角地区本身一体化程度是非常高的,现在疫情之下更需要一个合作”,而至于多地跨区合作原因,其表示,“因为长三角地区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断了哪一节都是不行的”。
打响经济保卫战
在复工新招频出、跨区域合作的背后,则是长三角多地早已打响的“经济保卫战”,尤其以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最为引人注目。
2月2日,苏州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以下简称“苏州十条”)。而这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国首个地方政府层面出台为中小企业“减负”的政策文件。
紧随苏州之后,2月3日,上海发布抗疫企业减负政策,包括可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实施培训费补贴政策等,并在2月8日出台《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而浙江、安徽等地随后也发布扶持中小微企业文件,如2月5日下午,浙江省就对外发布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17条政策,“帮助和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维护社会就业稳定”。
“(服务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租金各方面的负担特别重,尤其他们还有提供就业的重要功能,所以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都是有很大影响”,段进军表示,如果仅仅靠中小企业自己可能不一定可以渡过这个难关,“政府应该为这些企业减轻一些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区域正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聚集地之一,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江苏及安徽三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是65.5%、55.6%、57.8%,而浙江更是著名的民营经济大省。
不仅是扶持中小微企业,长三角多地还从多个方面打响“经济保卫战”。
2月18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寅中表示,除省际和温州以外,于2月19日撤除所有公路防疫检查点,同步恢复关闭的高速公路出入口。
而为“对冲疫情影响,筑牢稳增长‘压舱石’”,江苏在2月18日公布总投资5410亿元的220个省重大项目,“要求在复工申请、用工保障、防疫物资安排、要素供应等方面重点保障”。
此外,安徽也在近日印发通知称,要“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统筹组织4200个省重点续建项目有序复工,推进1800个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实行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在疫情防控期间,全面推行用地预审等前置要件线上受理、网上联审等。
段进军认为,疫情确实给企业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餐饮、旅游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表示,“防疫自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用静态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要)从动态的、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恢复经济,开始复工复产”。
段进军还表示,长三角此前可能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经过这次的疫情能够让我们更多地知道这条向外的链条中途可能会断,我们也需要更多注重内需市场的开发,一体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消费市场的一体化”,其还表示,长三角除了经济一体化以外,还需要在社会化一体化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