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企业都来武汉了,我也跟着机会跑回来了。”去年底,在杭州工作的武汉人杨可昕选择了回到武汉,入职斗鱼。
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张佳晨,今年也从深圳回到了武汉。“武汉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我所在的计算机、互联网行业,机会够多,只要技术过硬,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韦夏,感念的是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归属感。去年底,他从打拼了两年的北京回汉。“总是想念东湖水,想念春天的玉兰花,想念清瘦的梧桐树,想念学校便利店老板送的巧克力面包。”
据悉,开春以来,武汉职业供给旺盛,不少龙头企业春季招聘职位数量翻番,吸引大量人才回流武汉。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的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则显示,湖北武汉均是这7所知名高校毕业生们的就业首选地。
华科本科生去年留鄂首超广东
武大36%的研究生选择留下来
“仅春季校招,我们的招聘计划数就较上一年度增长50%。”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刘叶青介绍,作为国内光纤激光器龙头企业,锐科急需创新人才,今年列出了超过400人的招聘计划,包括光学工程、自动化、机械、计算机等众多专业。
与锐科一样,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由于武汉光电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迅速,今春,不少龙头企业招聘计划数增长显著。
学而思网校武汉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李鹏华介绍,由于在汉业务不断扩大,今年面对武汉地区招聘岗位的增幅较上一年度有15%左右。目前,学而思在武汉的员工已达3000余人,并规划5年内在全国打造标杆性基地,员工数量将达万人左右。
“武汉科教资源丰富、地理交通位置便利、生活成本性价比较高,我们对本地人力资源很满意。”李鹏华介绍,学而思网校在线班主任老师岗位,毕业后第一年年薪达8万—12万元,除基本福利外,还能享年度体检、节假日礼品等。
另一家在线教育龙头企业猿辅导,科技园(武汉总部)刚刚开工,预计承载员工2万人,建成后将成为集团公司面积最大、员工数量最多的办公园区。据悉,目前武汉猿辅导在职员工已超过900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9%。按照当前业务规划,预计2021年6月员工数将超过1.5万人。
据悉,仅2021年春季招聘期,东湖高新区已征集到2587家企业,共提供各类岗位26.9万个。热气腾腾的职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留在湖北,留在武汉。
“武汉城市交通不断完善,城市环境越来越好,高新企业相继入驻,我看到这是一座在飞速发展的、有希望的城市。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都让我觉得很愉快。”武汉大学毕业生李杰超是山西人,于2020年入职铁四院。他说,自己在武汉读了7年书,看着这座城市一天天变好,毕业了也不舍得离开。
去年以来,李杰超也看到越来越多身边的同学选择留在武汉、扎根武汉。据悉,2020年,武汉大学本科毕业生25.62%留在湖北,研究生36.20%留在湖北,均排在全国各地首位。毕业生就业人数排名前八的单位中,武汉企业就占到了三席。
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流向也呈现同样趋势。2020年,首选湖北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占比33.91%,比2019年大幅提升6.89%,首次超过广东,居于首位。该校研究生留在湖北工作的比例更高,达到39.41%,其中大部分在武汉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有22.02%留在湖北;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有33.89%留在湖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生有36.47%留在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有34.23%留在湖北;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有32.99%留在湖北,研究生毕业后更有40.58%留在湖北。湖北武汉均排在全国各地就业地首位。
猎聘大数据显示,在全国新发职位城市分布TOP20中,武汉排名第9;特别是疫情之后,武汉就业回暖较快,无论人才的供给还是需求,均跻身全国前十。去年,武汉总共新留下30.2万大学生。
“东南孔雀”飞武汉
深圳、上海、北京来汉高端人才最多
“武汉高科技企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湖北规划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培育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坚定了一些年轻人回家乡工作的信心,本地就业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加强,每年我们都有不少回流人才。”刘叶青介绍。
人才从一线城市回流武汉,已逐渐成为新趋势。猎聘大数据显示,从深圳、上海、北京回流的人才最多,占比分别为14.42%、13.18%、11.29%。
智联招聘同期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也指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武汉依靠较强的发展潜力与引才政策,排名国内前十,海归人才吸引力呈上升趋势。
2020年,武汉人杨可昕自杭州返回武汉,求职于武汉斗鱼,做行政工作。她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后,2016年回国,在北京某知名酒店工作后,又到杭州阿里巴巴工作。
“前几年当然优先北上广深杭,主要考虑到机会更多,企业扎堆的氛围更好,但现在众多头部企业第二总部集聚武汉,不少还是核心总部,留在武汉就业,也能享一线城市资源。”杨可昕说,“就像阿里是杭州的互联网企业地标,我认为斗鱼也是武汉的互联网地标,能入职成功,我倍感珍惜。返汉后生活成本更低,幸福感更强。”
在深圳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从事技术运维工作的张佳晨,也选择了回汉。“其实去年年底我就打算辞职回来,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现在时机已经比较成熟了。”张佳晨说,回到武汉后希望可以在光谷工作,小米、字节跳动、烽火科技等都是自己的意向企业。
“武汉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我所在的计算机、互联网行业,机会够多,只要技术过硬,不愁找不到好工作,我对自己有信心。”张佳晨还说,相信在武汉工作和生活,会更有归属感,方向也更加明确。
武汉高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高端人才的回流。据悉,2020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842家,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吸纳大学生6.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李蟾介绍,近期招聘的有研发专家、蛋白抗体研发专家、酶制剂研发工程师、分子研发工程师等岗位。不少国内外回流的技术大咖,年薪最高可达上百万元,还有机会参与企业股权激励。目前,企业拥有200多名员工,其中超15%都是硕博士学历。
小米集团副总裁、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崔宝秋介绍,落户武汉4年以来,高端人才不断聚集,小米武汉总部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远超当初预期。小米金山武汉总部未来还将用10年的时间,发展到万人规模,成为小米集团未来的“超大研发总部”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高地”。
2020年新入职小米武汉总部大数据部的汤佳树,是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在他的部门,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同部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20届毕业生周政昆介绍,他所在的信息流推荐组,负责小米信息流内容质量方面的工作。“我现在做的工作是对信息流中的一些低质内容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自动识别,然后进行下线处理。”
2020年5月入职小米武汉总部声学部的陶廉洁,是重庆大学硕士毕业生。他介绍,小米的王牌产品“小爱同学”主要受语音控制,而声学工程师将对语音进行前端处理,比如使用麦克风阵列收集语音,在很多场合都不能收集到干净的语音,都夹杂着各种噪声,会降低语音识别的正确率,他们要对声音信号进行降噪。
猎聘大数据报告显示,从2020年全国中高端人才供给城市分布TOP20来看,武汉以2.43%的占比位居前十。
今年至少再留30万大学毕业生
全家都可随迁落户
“数据证明,大学生留汉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大学生在汉就业创业的信心没有动摇,武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没有减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武汉市将继续深化“学子留汉”工程,至少再留下30万大学毕业生。
据悉,今年,武汉将在安居、扶持创新创业、促进岗位供给等方面出台系列措施,围绕光芯屏端网、网络安全、数字创意、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市人社部门介绍,今年全年,武汉将提供50万个以上优质岗位。发挥总部经济聚集优势,将组织小米、东风等龙头企业推出10万个以上高薪优岗。事业单位编制空额主要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市属区属国有企业新增岗位中不低于60%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
目前,春季招聘已经吹响号角。据悉,武汉全年将举办面向在汉高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活动50场以上,动员5000家重点企业,提供5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打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专场”的招聘就业环境。“春招”“秋招”将集中举办10场左右大型巡回校招活动,单场邀请企事业单位不少于100家,提供优质岗位不少于5000个。
此外,全天候云端招聘将“不掉线,不打烊”;“高校问计”活动将常态化开展,在武汉地区重点高校设立15个左右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工作站,推进武汉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联盟建设。
在优化落户办理服务方面,武汉已推出“全员放开落户”“全时办理落户”的新模式。高等学校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年龄不满45周岁的均可落户,其家属可随迁落户,并实行24小时网上申请落户。
留汉大学生通过网上提交、后台审核、邮寄到家的服务模式,实现了最快可当天受理、当天审核、当天落户,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落户。4年来,线上办理25.8万件,累计为上百万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作为武汉新增流入大学生最多的区域,今年东湖高新区还将推出更多新举措。”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将打造全区企业岗位供需对接平台,筹集优质岗位不少于15万个,实现大学生岗位集中发布、一窗获取;在“双一流”高校中,将设立“中国光谷奖学金”,吸引更多优秀在读大学生向光谷汇聚;建立以“光谷人才卡”为依托的人才服务体系,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医、商、住、行等全方位服务;持续优化大学生落户流程,在落户窗口增设身份证办理业务;筹集不少于2万平方米大学生人才公寓。
据悉,目前,武汉还持续在“减权限、减时限、减材料”上下功夫。大学生凭毕业证或报到证即可落户,应届毕业生申请落户时,学信网“电子学历注册备案表”尚未录入的,也可实施容缺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