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职生的角度谈就业
摘要:从高职生作为就业主体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高职学生自己必须树立主体意识,从选择就读学校、专业开始,认真处理好与就业有关的各个环节,尤其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提高就业能力,把握就业主动权。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问题;探讨
作者简介:梁正席(1962-),男,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岳文喜(1962-),男,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和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2-0106-02
造成高职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有社会的原因,学校的原因,但更主要还是来自高职生本人的原因,如就业观念落后、不注重个人职业规划、基本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等。本文拟从高职生的角度来探讨高职生的就业问题。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度重视职业规划
高职生的就业准备应该从报考大学开始,要高度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事实上,选专业的确比选学校更重要。从大学入学到毕业,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选择的专业班级中学习,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密切相关。由此可见,专业与就业有着直接的关系,专业的选择往往会决定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方向。
高职生在大学期间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强化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进一步了解专业对应职业的性质、工作内容和要求。同时要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能力能否适应今后职业的需要,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否与今后的工作相结合。如果我们规划的职业目标与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相适应,那就要坚定地按照目标走下去,否则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者兴趣爱好。
二、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全面提升就业实力
虽然现在就业市场整体来说供大于求,但其实高素质人才和实干型人才仍然相当紧缺。对很多企业来说,越来越难招到优秀毕业生才是他们的真正苦恼。所以,高职学生如何把自己变得优秀,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高职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该为将来做准备。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定要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实践反复证明,大学期间过得越充实,将来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大,高职学生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变“我想做怎么样的工作”为“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按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把自己准备好,机会始终属于那些准备好了的高职学生。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根据我们对沱牌酒厂、港宏集团、广东台达电子、成都印钞公司、四川食品研究设计院等十多个单位的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单位在选人用人时最看重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在接受我们调查的单位领导和人事部门干部当中,有多达88.9%的人认为单位或部门在选择毕业生时将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列为第一考察项目;同时我们对已就业的历届大中专毕业生也进行了调查,有多达55.6%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学习时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其次,单位需要高职学生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调查中,有多达66.7%的单位将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列为选聘人才的第一位。为了更进一步印证这一结论,我们也对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有41.9%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单位用得最多的是在大学学习时所掌握的实际操作能力,居各选项之首。
第三,用人单位最需要高职学生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在调查的单位当中,多达57.8%的单位将高职学生的敬业精神列在第一位;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当中,也有46.5%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应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也居各选项之首。
第四,用人单位需要高职学生具有多种职业能力,广泛获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具有多种职业能力的凭证。在对单位的调查中,有44.4%的单位认为资格证书很重要,同时多达51.1%的单位认为各种资格证书是招聘时的重要参考;对参加工作毕业生的调查中,有55.8%的毕业生认为要通过考取各类资格证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高职学生必须按照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和素质。首先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应高度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用人单位都是根据工作性质和专业需要选择高职学生,因此专业素质是必须考察和看重的。其次高职学生在平时应高度重视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三要高度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第四各类资格证书的获得是衡量高职学生具备某种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获得资格证书越多,说明学生的职业能力越强,学生从事工作的适应能力就越强。这既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筹码。因此,在校高职学生应当积极地参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并获取证书。
三、理性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随着人才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高职学生就业的市场化配置特点逐步凸显出来。高职学生就业都要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择优录用。高职学生要认清形势,树立“不等”、“不靠”的就业意识,主动面向市场,走向市场。
首先,要树立竞争的观念。在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存在,无时不存在。每个高职学生都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多、就业时间集中,竞争激烈,如果不积极参与竞争,就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就业。在竞争中要牢固树立靠实力取胜的原则,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在就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要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国家鼓励高职学生自主创业,要有风险意识,要敢闯敢干。在自主创业时,要特别注意项目、合作伙伴、技术、市场等关键要素的选择和把握。
第三,要树立到基层的观念。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很多高职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是很多地区、单位没有高职学生去工作。很多农村,包括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就非常需要我们的高职学生去工作。其实农村是最需要技术和知识的地方,农村应该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的主战场。
第四,高职学生要降低就业的期望值。一是降低就业地区的期望值。我们通过对许多高职学生就业愿望的调查,发现大部分都想在大城市工作,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不愿意到一些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工作。其实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人才相对短缺,更能发挥高职学生的能力和实现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二是降低对就业单位的期望值。有些高职学生只想进大单位和事业单位,不愿意到一些急需人才的中小企业、民办企业。其实中小企业、民办企业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主要就业的阵地,而大单位、事业单位人才相对过剩,就是勉强进去了,发挥才能的舞台也十分有限。三是降低就业待遇的期望值。许多高职学生把一定的工资待遇作为就业的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刚出大学无论是技术或者是经验都有待于磨练和提高,是不是人才还要用实践来检验,一般的单位都不可能给新聘用高职学生很高的薪酬。所以,高职学生应该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不能盲目追求大城市、好单位、高工资。如果不了解就业市场的全面“行情”,眼睛只盯住市场的一角,就业将十分困难。
四、把握职场主动权,提高求职择业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学生就业,几乎都要经历用人单位面试。就用人单位而言,面试是一种面对面的考察,能够考察出高职学生的真实水平,能够选到真正的人才。就高职学生而言,面试是就业的前提和必经环节,面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的取舍。因此,每个高职学生都必须提高自己的求职能力。在这里,求职能力一般包括制作自荐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穿着打扮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语言表达和推荐材料在就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31.1%单位将语言表达能力放在了招聘学生的首要位置,有24.4%的单位将推荐材料放在了招聘面试的首要位置;有41.9%的毕业生认为语言表达能力在招聘时起了主要作用,20.9%的毕业生认为是推荐材料起了主要作用。根据我们多年从事就业推荐工作的实践,高职学生在就业面试中要做好四种准备:一是自荐资料的准备,内容包括求职信、个人的基本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社会实践和社会工作情况,资料要装帧有序,内容要实事求是,既不谦虚,也不虚构和夸大自己的能力水平。二是有关知识的准备,用人单位一般都要了解询问高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有的单位要进行专业知识的考试,其主要内容是考察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一些关键技术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如询问学生对当前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和事件的了解和认识等。有的单位还要对应聘者进行心理测试,如要求应聘者在电脑上回答一系列问题,以测验其心理素质,包括应聘者的性格和上进心等。有的用人单位要故意问一些学生不好回答的问题,甚至用英语、日语和不同方言问学生一些问题,以考察我们应聘者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三是心理准备,首先做到有信心,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敢于竞争。对答问题从容不迫,在难题面前沉着冷静。如果在面试人员面前心慌意乱,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多半就失败了。四是形象准备,面试时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要精神饱满而不是萎靡不振,要面带微笑而不能面若冰霜。面试衣着要根据季节和面试单位的情况而确定,总的要求是整洁、大方、美观,色彩搭配得体,忌穿奇装和过于新潮的时装,男生要理发、修面,不能留长发、胡须,女生要施淡妆,不能浓妆艳抹。
无可置疑,高职生是全社会的财富,是社会的栋梁,是人力资源中的优秀分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让每一个高职生都找到自己实现人身价值、为社会贡献聪明才智的舞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我们的高职生也确实需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把自己融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壮大自己的就业实力,“天生我才必有用”,求职是高职毕业生的“炼狱”但绝不是“地狱”。但愿以上浅见会对指导高职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看就业选专业(2010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黄天贵.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素质总体要求的研究报告[C].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1(07).
关于提高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广铁集团为积极适应近几年来管内新线密集开通运营的新形势,有效缓解运输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采取订单培养方式批量引进高职生,充分实现订单培养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实际,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如下:进一步完善招聘相关制度,促进招聘工作标准化;进一步优化招聘团队,加快招聘队伍职业化;进一步深化企校合作,确保招聘生源质量。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202-02
为积极适应近几年来管内新线密集开通运营的新形势,有效缓解运输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广铁集团采取订单培养方式,批量引进铁路主专业高职毕业生,2011年以来共引进约两万人。在批量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较好地适应运输生产一线人才需求,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实际,对如何提高引进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改进的建议。
一、细化校园招聘作业流程
1.做足相关准备工作
一是提前收集掌握高职毕业生信息。从集团人才需求出发,详细了解各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学生人数、生源结构等情况,为合理制定招聘计划打好基础。二是招聘预告。根据年度招聘计划和相关学校的毕业生情况,将拟招聘的专业计划、岗位条件和具体要求等通知学校,由学校公开招聘信息,并委托学校提前做好宣传发动、报名审查等工作。三是组建和培训招聘小组。从各单位抽调具有丰富招聘经验和相关专业背景的人事干部,组建成若干个招聘小组,集左边中培右边训学习招聘政策规定,明确招聘任务和具体要求;招聘时要求统一着装、佩戴专用证件、注重仪态语言,严格遵守招聘工作纪律;提前准备好校园招聘所需的宣传片、资料、表格、辨色本等,做到忙而不乱、准备充分。
2.加强企业文化宣传
校园招聘前召开宣讲会,进行现场答疑互动,详细介绍招聘目的、岗位标准、专业计划等,介绍广铁集团的基本概况、企业文化、职业生涯、福利待遇等。另外,常态保持与学院就业部门和院系师生的沟通联系,在学院开设讲座,邀请集团专业人员介绍企业发展形势、人才需求规划等,增强学校师生对铁路的认同感。仅2014年6月,广铁集团就到6所铁路高职院校举办了16场企业形象和文化讲座,参加师生近四千人次,收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3.组织结构化面试
一是严格审核应聘材料。认真审核学生的个人简历、就业推荐表原件、成绩单原件及其他证书材料,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招聘人员质量。二是全面进行面试考核。在学生自我介绍个人简历、优点特长和应聘优势等情况的基础上,招聘小组通过查阅成绩、专业测试、提问交流等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考察,重点考察语言表达、专业基础、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努力做到了解情况全面、考核方式科学。三是初步了解健康状况。利用面试的机会,重点观察形象气质,检查肢体活动能力(包括伸开手掌、曲展手指,转身走步等)、视力及辨色能力等情况,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4.规范签约工作流程
对面试合格拟引进的学生,严格按程序做好签约相关工作。一是登记详细信息。按专业填写《登记表》,留下求职材料(成绩单、就业推荐表原件)并整理归类。二是签订《就业意向书》,加盖学校和集团印章,学生、学校和集团各执一份。三是组织学生体检。由学校组织学生到二等甲级及以上医院体检,经体检合格的正式纳入订单班学习。四是签订就业协议。订单班学生校内理论学习结束、通过考核验收的,方可签订《就业协议书》。五是整理签约资料。对学生成绩单原件、推荐表原件、就业协议书等进行认真审核,并按专业整理归档。
二、深度介入订单生早期培养
1.签订企校合作协议
近年来,广铁集团根据人才培养储备需要,加强与相关高校、高职院校的合作,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铁路高职院校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订单定向培养等协议。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支持和推动各运输站段与学院相关院系共建合作学院、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推荐技术骨干担任校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校方专业建设,形成了双方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2.介入教学课程安排
根据铁路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订单班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技规》等),强化岗位业务知识学习;支持校方专业教师到站段生产现场考察学习,以提升其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协调指导相关站段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和学校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现场实习实训机会,达到以实训促教学的目的。
3.组织参加社会实践
为了让大学生亲身体验铁路服务旅客一线岗位的工作情况,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广铁集团在每年春运、暑运和黄金周期间,与相关铁路高职院校共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订单班学生要求全部参加。通过深入一线和直面旅客,让学生在入路前对即将从事的铁路工作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其对铁路行业的认同感。
4.开展预职生产实习
近年来,广铁集团在注重订单班生源质量的同时,强化岗位应知应会和专业技能的早期学习锻炼,在积极协调相关学校优化课程安排、提前完成校内课程的基础上,组织订单班学生到相关站段一线岗位进行预职生产实习,由站段安排优秀技能人才担任指导老师,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为广大学生入路后尽快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和岗位作业要求、尽力缩短独立上岗的时间奠定基础。仅2014、2015年,广铁集团就组织近万名订单班学生参加了为期六个月至一年的预职生产实习,总体效果较好。
三、建立完善考核淘汰机制
为避免学生有进了订单班就是进了“保险箱”而放松学习的思想,从2014年开始,广铁集团对订单班学生探索实行校内理论学习阶段考核验收和预职实习阶段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其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确保早期培养质量。
1.建立理论学习阶段验收机制
订单班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课程结束后,由广铁集团委托学校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具体做法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测评要素包括学习成绩、技能水平、操行考核、获奖情况等),按成绩、专业进行排名,并且在校内公示。对各专业排名倒数第一名的,或达到规定淘汰条件的,直接予以淘汰。对各专业排名靠后10%的,由验收组采取专业测试、面试考察等综合测评方式进行复核,复核不合格者则退出订单班。经统计,2015届订单班因考核验收不合格退出订单班的学生约占总数的3.6%。
2.建立实习月度考核机制
为激励实习生搞好实习,解决他们实习期间的生活困难,实行了生活补助措施。实习单位每月根据学生遵章守纪、工作态度和学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给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考核结果,再结合学生出勤情况分四个档次确定补助标准,委托学校发放。
3.建立实习期满考评机制
为强化预职实习的过程管理,确保实习质量,在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进行考评(考评要素包括遵章守纪、学习态度、技能水平、团队精神等),对实习期间不遵守劳动纪律,实习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考评不合格、退出订单班的处理。个别无法适应铁路工作的学生也退出了订单班。经统计,2014届订单班预职实习期间因考评不合格或本人不适应等原因退出的约占订单班学生总数的4.3%。
通过综合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较好地满足了运输生产一线特别是近些年来大量新线开通运营的需要。特别是2011年以来引进的高职毕业生,已有部分走上了工班长岗位,有的还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技师资格,广大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正不断提高。
四、对下一步引进高质量高职毕业生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招聘相关制度,促进招聘工作标准化
出台《集团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办法》,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毕业生招录工作机制;优化高校毕业生招聘程序,提高面试考核、专业技能考试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选拔的公信力和示范效应,切实提高招聘质量和工作效率。
2.进一步优化招聘团队,加快招聘队伍职业化
按照“公道正派”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管内各单位现有的优秀组织人事干部中,选拔培养懂专业知识、熟悉招聘面试技巧和讲组织原则的复合型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招聘团队,促进招聘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3.进一步深化企校合作,确保招聘生源质量
继续加强与有关铁路高职院校的沟通联系,组织高校学生到铁路运输站段开展常态化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活动;主动参与、指导高职院校订单班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计,邀请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上课,促进双向互动和加深认识;继续按照订单培养协议,完善订单班学生日常管理和动态考核办法,与学校一道严格抓好实习管理和验收等重点环节把控,切实保证高职毕业生的引进质量,为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持[1]。
参考文献:
[1]刘长安,石明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
把握毕业生入职培训设计的关键思路
摘要:毕业生入职培训不同于成熟员工的入职培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如何做好毕业生入职培训工作,笔者认为应当把握毕业生入职培训设计中的关键思路,即“坚持三项原则,明确四个目的,运用五种方式”。
关键词:毕业生入职培训关键思路
笔者通过总结近几年在毕业生入职培训设计工作的经验,归纳得出毕业生入职培训设计中需要把握的关键思路,概括为“三项原则、四个目的、五种方式”。
一、坚持三项原则
1.坚持注重实效原则。注重实效是指引培训从设计到实施整合流程的重要原则,是大量人力财力投入的首要目的。培训要有效果,需要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明确目的,围绕培训目的设计培训内容;二是强化吸收,通过程序和环节的设计,引导和促使学员认真学习、理解、吸收培训内容,达到培训目的;三是效果反馈,通过多样的反馈、呈现机制,展示培训效果,激励取得效果的行为。
2.坚持兼顾考察原则。入职培训不仅是帮助毕业生融入企业的途径,也是毕业生接收工作的延伸。通过培训期间的观察,一系列课程、活动、考核的测试,对招聘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进行深度考察,评估毕业生的个性、特长、能力、综合素质等,为以后有针对性的培养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信息。
3.坚持确保安全原则。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把各地的毕业生集中到一个城市组织长时间的入职培训,毕业生的安全成为组织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培训期间要明确纪律,严格处理违反培训纪律的毕业生;要丰富课程设置,营造劳逸结合的培训氛围,避免毕业生由于疲惫倦怠出现逃课、私自外出等行为;要按照适当比例投入陪同毕业生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密切关注毕业生的思想动态;要组织毕业生自治,选拔有责任感、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执行意识的毕业生进入班委会,辅助强化毕业生管理;要选择生活便利、医院超市等设施配套完整、周围环境健康有序、利于管理的培训场所,避免由于突发伤病、意外出现救治延误等情况。
二、明确四个目的
1.培养归属感、荣誉感。毕业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首要应该消除他们对环境的不安全感,尤其对于集团化的公司来说,下级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毕业生集中在集团参加入职培训,必须让他们强烈感受到集团的文化,找到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即使以后到下级单位工作,内心也保有这样的感情。毕业生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正是思想变化比较大,容易受到挫折、诱惑的时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能够帮助他们从感情上适应这段时期。
2.灌输鲜明的企业文化。毕业生如同一张白纸,易于接受企业文化,融入了企业的文化,就能够更好适应工作环境,理解领导意图,执行企业战略,和企业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对毕业生灌输企业文化的效果,要远易于对社招员工开展这项工作。因此要抓住毕业生入职培训的时机,多种形式地灌输本企业鲜明的企业文化,将毕业生塑造成为有本企业气质的员工。
3.催化完成角色转变。改变学生时代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变成一个工作主动、执行有力的职场人,是需要时间和事件的积累的。但是毕业生入职培训,就是要通过较短时间而又内容丰富的课程安排,通过活动组织,通过制造职场环境的缩影,密集投放工作任务,给毕业生施加角色转变的压力,同时通过角色转变的相关课程安排,引导学员实现尽快的角色转变,让毕业生能够尽快以专业的表现承担起工作,完成学生向职场人的过渡。
4.激励建功立业的斗志和决心。为毕业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目标,指引奋斗的方向,是毕业生入职培训的第四个目的。进入企业以后,毕业生急需在心中树立新的奋斗方向,建立符合企业需要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对工作、对事业、对成功的认识。否则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例如“一切向钱看”、“不重视规则,只重视潜规则”等观念,会混淆毕业生的视听,影响毕业生对事物的判断,习得错误的做事方法和工作作风。正确的工作作风和积极端正的思想,需要在毕业生入职培训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传授给毕业生,激发他们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斗志和决心。
三、综合运用五种培训方式
1.自治与他治相结合。通过近几年毕业生入职培训,笔者探索出了选拔男女班长,组建班委会协助管理毕业生的有效的组织形式。通过组织毕业生自治,一方面减轻了培训组织的工作量,辅助强化了对毕业生的组织管理;更重要的是,自治为毕业生提供了锻炼组织能力的机会,并且在毕业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可以更清楚地对毕业生进行观察,发掘毕业生在组织行为中的特点。
2.讲课与自学相结合。在培训中,除了正常授课以外,还可以发放学习材料,例如企业宣传册、员工行为规范手册、活动征文合集、内部期刊、视频光盘等文字及影像材料,为毕业生主动自学提供素材。笔者也探索将培训成果展示演讲纳入培训验收环节,通过组织每一位毕业生撰写演讲稿,促使毕业生主动学习企业制度、规范、文化,将讲课与自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毕业生入职培训的自学形式,还可以结合企业特点设计得更加生动丰富,例如笔者设计的“毕业生分组讲解楼盘推介会PPT”活动,通过引入房地产楼盘推介会这一有房地产行业特色的活动,以本企业某楼盘宣传ppt为素材,分解为四至六个部分,将毕业生划分为对应小组,每组以分到的PPT内容为依据,自发查阅相关信息,组织语言,推荐本组一名成员做PPT讲解。由于楼盘推介PPT的内容涉及多个与入职培训内容相关的主题,如本企业的背景、文化、荣誉、楼盘所在区域特点、设计理念等,而且PPT中大量生动的图片、数字、文字,充满了对本企业和本楼盘的荣誉感、自豪感,组织这种小组自学展示活动,可以实现学习企业知识、灌输荣誉感、归属感,以及培养语言能力和职业形象的多种目的。
3.娱乐与展示相结合。娱乐活动也是毕业生入职培训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要求毕业生自行组织联欢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既能够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将娱乐活动与个人展示相结合,以轻松的形式,给毕业生自主策划、组织、展示特长的机会,锻炼毕业生在紧张课程学习的压力下,执行、落实工作任务的能力。
4.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竞争与合作是毕业生学校生活中较少体验和经历的内容,然而又是实现角色转变、做好一个职场人所必须学会的能力。在过去的培训中,通过一些环节的设计,例如户外拓展的分组比拼、演讲比赛的海选以及组织毕业生为选拔出的演讲代表点评、建议,有意识地组织毕业生开展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打破了单纯授课的学校作风,将本来如一盘散沙互不认识的毕业生组织到一起,激发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和互助意识,也是实现培训目的的有效途径。
5.接受与回馈相结合。毕业生在培训过程中,更多是接受企业的哺育,接受企业周到的生活安排和学习安排,这就像学生在过去许多年里,接受父母的照顾、学校的培养状态类似。然而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这样的给予,并不像父母和学校一样不求回报,企业需要毕业生心怀感恩,认真接受和理解培训内容,尽快成长为一个对企业有用的人才,对企业进行回馈。因此在培训方式中,接受与回馈相结合也必不可少。通过引导毕业生学会感恩,用写演讲稿、公开演讲、签名题写真情寄语册等活动,引导毕业生认识到企业的恩情,铭记对企业的感激,用行动和语言表达这样的感情,并且将演讲稿、真情寄语册等承载有毕业生回馈之情的实物赠予企业领导、毕业生本人,给毕业生表达回馈决心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毕业生入职培训设计工作中,无原则无以成规矩,无目的无以有选择,无方式无以做载体。以坚持三项原则、实现四个目的为培训设计前提,通过五种培训方式的综合运用,从而把握培训设计的关键思路,取得良好的培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