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沪语电影《爱情神话》,更让人深信不疑的是《上海神话》。
如果可以,我愿意将上海封之为神。
世界防疫看中国,中国防疫看上海。1月13日,上海又创下了新纪录——诞生了“中国最小的中风险地区”,一个只有20平米的奶茶店。
网友有句评论十分精妙:“从防疫模式看,你就会明白为何北京叫帝都,上海叫魔都,西安叫F都。”
“上海神话”,也不止于此……
今天,#被上海中风险奶茶店评论整破防了#登上了微博热搜。
上海一间20平米的奶茶店,出现3例新冠阳性,被划为中风险地区。
网友们说,“还没我家客厅大”、“别人都是一个城市一个街道划中风险”、“真的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放眼全国,这绝对是最小的“中风险地区”,上海把精准防控的颗粒度缩小到平米级。
(图源自微博)
同样是出现疫情,强烈对照组的是:
河南禹州发现2例无症状感染者,当日就宣布“封城”,城市进入停摆状态;
江西铅山索性将全城交通灯变红灯,你哪也别想去;
黑龙江黑河的坚决,将所有户籍居民转“黄码”;
……
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城市有各城市的“苦衷”,比如医疗资源匮乏、人手短缺、设施不足等等。
像河南禹州,全市只有10个隔离点,隔离房间都得向隔壁城市借,有几百人需要到邻近城市隔离点去隔离。
三四五六线城市,有这些小地方的难处。
但上海一次次应对疫情时交出的“标准答案”,绝对值得被一夸再夸。
这两年里,上海可能是中国唯一一座城市,多次出现本土疫情,却还未开展过全员检测的城市。
别的城市一旦出现阳性病例,风声鹤唳,市民被捅个四五次鼻孔或喉咙做核酸检测是常有的事。
但上海就不是这样。
记得去年万圣节时,上海迪士尼因疫情紧急关闭,几万游客现场做核酸检测,只花了2个小时就完成了。最让人难忘的是,如此紧张关头,迪士尼的“最美烟花”如期绽放在夜空。
(截图自微博)
上海的效率,上海的精细,上海的从容,让它在与狡猾的疫情交锋中,总能保持“老鼠被捉到,瓷器完好无损”的战绩。
“早、快、准”模式,让上海创下了最快记录——12月的那一波疫情,上海没封城、没有全员核酸检测,4天就平息了疫情!
当然,上海更大底气在于丰富的专家医疗资源、高学历高质素的市民群众、高效的基层运作机制……
你可以永远相信上海。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今天,一起登上微博热搜的,还有另一座城市——深圳。
#深圳卫健委再现霸气回复只为救猫#
1月10日,有市民在深圳卫健委文章下留言求助,说自己有三只宠物猫,被封在了神州大厦10层办公楼中,已经第四天了,办公室中的粮水所剩无几。
几分钟中内,就得到了深圳卫健委左边公众号右边的回复——电话多少?
又见霸气回应,熟悉这四个字的人都放宽了心。上次是为了帮助孕妇紧急入院,这次是3只猫。
果然,次日上午,深圳消杀人员上门为3只猫续上了充足的粮食。
生命无贵贱,这是一座城市的态度和温度。
网友们纷纷喊话江西某地:现在学会抄作业了吗?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2021年在防疫过程中,江西某地工作人员借上门消毒之名,撬锁入户,用铁棍把没有感染风险的柯基直接敲死。
连央视也忍不住怒斥:“别拿别人的宠物当畜生!”
对比一下,深圳派人上门给猫续粮食,广州宠物集中隔离24小时“叹”空调,上海小狗跟主人一起隔离……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专业,也照出了“服务型政府”深圳的温情,照出了西部千年古城的狼狈,边陲小城瑞丽的无奈。
为什么要选择一线城市,答案跃然纸上。
深圳广州上海都是非常优秀的城市。
但是你知道吗,即便广深如此努力,对中国最顶尖学府的高材生的吸引力还是逐年下滑,输给了上海。
这几年清华北大毕业生,正排队“抛弃”广东,涌入洋气的上海。
这让人非常意外。毕竟过去几年的“抢人大战”中,广东是从来不带怕的。七普数据出来,广东是最大赢家。
2010-2020年这10年中,广东人口增量高达2169万人,比第二名的浙江足足多吸引了1000万人。
特别是深圳、广州,10年分别增加了714万、598万人,而上海十年人口增量只有185万人。
过去数年,广东也一直是清华大学本科生最青睐的流向地,是北京大学本科生除留京外的最佳选择。
但这两年,“孔雀东南飞”,飞到上海就停下了。
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清华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第一选择是上海,占比22.6%,第二选择才是广东,占比18.3%,北京仅有16.1%。
而在2019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最热衷去的是广东,占比为25.3%,其次去往上海的有24.0%。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北大学子身上。
过去三年,北大毕业生去广东的占比逐渐下滑,去上海的占比在上升。
从2019届、2020届、2021届北京大学当年签订三方协议就业的毕业生去向看,去广东的分别是20.62%、17.06%、12.14%,跌跌不休。
去上海的则是6.48%、9.23%、14.06%,步步高升。2021年,上海一举反超了广东。
这对于广深来讲,是一大损失啊。因为广东的家底本就“不富裕”。
七普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拥有最多的“高质量人类”。米筐投资统计发现,中国大学学历人口比例最高的是北京,达到了41.98%,相当于北京街头每2个人中就有1个是大学生。
上海次之,大学学历占比33.87%,相当于街头每3个人中有1个大学生。
那广东呢?不好意思,广东连辽宁、吉林、内蒙古都不如,大学学历占比仅有15.70%。意味着每6个人中,才1个大学生。
当下城市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清北生流向的变化,不得不重视。
清北学子毕业后的选择,往往具有某种风向标意义。那广东究竟是怎么输的呢?
有人认为是上海这两年降低了落户门槛,有人说上海是高考天堂极具吸引力,而广东开启了高考最难模式,还有人说是……
(图源自网络)
这些都是原因。但我想跟大家提一个普通人想不到的视角:
当前静水深流,暗流涌动,中国区域格局的终极较量始终在水下。过去几十年,中国区域格局最大的两个看点。
一个是北京什么时候赶超上海,坐上“中国经济第一城”的位置;一个是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以广深为代表的珠三角的龙争虎斗。
第一个较量已经到达高潮。2022年开年北京率先宣告“中国第一座4万亿城市诞生”,最大悬念即将揭晓,就等上海公布数据了。
第二个较量似乎悬念更大。目前,珠三角碾压长三角的地方只有一个,便是年龄结构,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有六七个都在珠三角。这是珠三角最具优势的地方。
但是从近五年的经济发展来看,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似乎慢了半拍,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上。
这些都会影响到顶尖人才的就业流向啊。
在十四五规划当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八大产业,被明确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最能代表地方经济、人才和技术的发展程度。
在集成电路方面。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老大,形成了产业链最为完善、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产业集群,2020年上海的集成电路占全国的22%。而珠三角实际上只有深圳一个城市在扛,颇为跛脚。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营收前十的城市当中,珠三角只有深圳挤入了第二名,长三角则有6个城市入围,分别为上海、无锡、苏州、合肥、杭州、南京。
最差的南京都有300多亿的营收,而珠三角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广州、珠海只有100亿左右。没有对比就没有XX啊。
从工艺来看,大湾区距离长三角的差距不小。像珠三角的代表企业之一粤芯半导体,被定义为广东省目前唯一进入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平台。
实际上,目前一期工程主要技术节点为180-90nm制程,正在融资建设二期,二期技术节点延伸至90-55nm制程,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投产。
28nm及以上都是成熟工艺,只有14nm/7nm/3nm才叫做先进制程。广东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实力可想而知。
在生物医药方面。长三角风生水起,珠三角则稍微有点差距。
截止2020年创新药企前五十强中,珠三角只有3家入围,长三角占据大半壁江山。
广州诞生了广州医药集团一家世界五百强,实则是流通和中药生意,与创新药关联不大。长三角则有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药企,成为了中国创新药的代表。
从产值看,仅上海一座城市,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而广东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营收,2019年也只超过了2500亿元,还不到上海的一半。
再看看高端装备。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上海从北京的央企外流中分得最大一块蛋糕。
随着中国船舶的迁徙,上海很快就会有8家央企总部,分别为东方航空、中远海运、中国商飞、宝武钢铁、交通银行、太平人寿、中国电气装备,涉及到航空装备、海洋装备、电气装备、特种钢等。
很明显,上海正在“东北化”,承担着当初“共和国长子”的重任。
ARJ支线飞机、C919大飞机、300座级远程宽体喷气客机CR929都在上海研发攻克推进。全球最难造的两种民用船只,LNG船与豪华邮轮,目前上海在建国内第一艘国产豪华邮轮,进度过半。
未来上海一定会成为中国上天入海、征服陆地的装备之都,心脏中的“心脏”。
珠三角阵营方面,整个珠三角西岸打造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科技含量略逊于长三角。深圳、东莞在大国重器方面亮点也不多。
当前整个中国的发展模式,正从外向型发展转化到内增式发展。未来的区域竞争,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赛道上,科技创新成为唯一的核心竞争力。
在近几年的产业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过度中,珠三角速度似乎并不比长三角快。
未来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过程,珠三角能否重新挖掘到新优势?
我们期待肯定的答案。
上海跟广深,是完全不同气质的城市。
走在深圳地铁站里,随时都有大大的标语提醒你:不躺平、不摸鱼、不划水、不内卷、不甩锅……
在“深圳女孩”以搞钱出圈时,你猜上海人在做什么?
“最小中风险地区”的顾客们是每天下午喝一杯,看15分钟魔都的云。这座全球咖啡店最多的城市(6913家),浑身散发出小资与洋气。
最近热映的电影《爱情神话》中就有这么一幕:连街边的修鞋匠,每天给自己留几段“Coffeetime”(咖啡时间),还能流利的用英语说出名人名言,活出了上海人骨子里的精致。
作为亚洲第二大都市,上海有一百多年的沉淀。“暴发户”深圳,以及盘个档口做小生意起家的广州,要如何追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