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北大清华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 人才大战再起这次有何不同

腾讯财经《灼见》特约作者江瀚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对于人才大战的讨论热度才稍稍下降,又一则消息把人才大战的讨论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这就是上海新的人才政策发布了。这个政策的消息之猛一点也不弱于天津、西安的政策力度,上海此次宣布的是“北大清华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人才大

灼见|北大清华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 人才大战再起这次有何不同

  

腾讯财经《灼见》特约作者江瀚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对于人才大战的讨论热度才稍稍下降,又一则消息把人才大战的讨论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这就是上海新的人才政策发布了。这个政策的消息之猛一点也不弱于天津、西安的政策力度,上海此次宣布的是“北大清华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人才大战烽烟再起,此次的人才大战和之前的到底有何不同?

  

一、由上海引发的新一轮人才大战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日前制定并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提出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2018年符合该政策的申请,受理时间可延至2018年12月31日。

  

其实,这个消息已经不是上海第一次对于人才政策出手了。早在2009年开始,上海就探索实行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才类居住证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即“居转户”的政策。在2014年6月,上海颁布了《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和《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办法》。居住证积分体系由基础指标、左边加分右边指标、减分指标和一票否决指标组成。总体看,年纪越轻、学历越高、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越高、缴社保年限越长的,总积分越高。此外,只要满足居住证持有达到七年、积分达到一定标准等条件,就有资格获得上海户籍。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看出,其实上海并不是突然出台了对于名校落户的政策,这个政策是有历史演进过程的。在早期上海落户其实只要是本科毕业生就可以落户了,之后随着上海人口的不断增加,这个标准也在快速增加后来变成了硕士,再到之后变成了211、985的名校硕士,而到了今天连211、985都不再能够满足要求了,变成了北大、清华这两所院校。

  

作为中国有名的一线城市,上海其实一直都在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对于进人一直秉持着从严管理的态度。此次将北大、清华作为口子放开,其实也显示出上海市政府真正留住人才的城市发展思路。虽然,我们不能说其他院校就没有人才,但是北大、清华特别是本科就是北大清华毕业的学子,的确人才比例会高于其他院校,所以以这个作为标准也是体现出上海要留住人才的决心。

  

二、人才大战和之前到底有何不同?

  

2017年以来,各城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据公开资料统计,此前全国共计有50多个城市相继卷入抢人大战,根据猎聘网发布的《猎聘2018二季度大数据报告:抢人大战中的人才红利热点及流向》报告显示,从2018年二季度全国人才竞争热度指数(平均每个职位的简历投递数)排名前20的城市来看,上海名列第一,人才竞争指数为8.55,即平均每个职位有8.55人投递简历。

  

其实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就能够发现,所谓的抢人大战其实体现出不同城市的发展思路。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其出现的问题是人口净流出的人口压力和人才不足的人才压力的双重叠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二三线城市的抢人大战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低门槛特征,这就是只要你是人才,甚至将学历标准降低到了大专等并不算高的学历水平。这就体现出这些城市不仅是对人才的渴望,更是对人口的渴望,所以双压力有着双抢人的特征。

  

但是,上海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情况,由于上海作为中国金融的中心,更是大城市中除了北京之外对于人才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之一,这让上海其实并不缺人口。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就是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所以上海的抢人大战的核心是抢高端人才,这才会出现北大、清华这样的高门槛特征。可以说上海是不渴望人口,而真正渴望人才。

  

但是,无论是二三线城市的抢人口兼抢人才,还是上海这样特大城市的单纯抢人才,其实在背后都隐含的是对城市中坚力量也就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渴望。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其最重要的城市核心竞争力,没办法来源于那些极高收入的富豪们,只能依赖于城市中坚人群的贡献。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城市走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性力量,其实城市为什么需要抢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说明了城市内生增长动力的不足,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的不足,这才需要通过政策来进行一定的弥补。

  

因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再高的房地产价格其实也都不可能支撑起城市的经济增长。正如著名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一切的资本无论你是金钱还是房子都是死的劳动,死的劳动是必须要依靠活的劳动来进行增值的。所以劳动力或者说人力资本才是真正能够驱动城市经济不断奋勇向前的力量。

  

对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来说,户籍的教育、医疗的资源含金量才是最有杀伤力的一张牌。相比于留京指标的困难,上海的这种新政其实代表了对于人才的一个态度,未来在北大、清华这样的试点之后,极有可能会向其他高校扩展,或者向上海最稀缺的专业扩张。

  

我们再反观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名校毕业生,他们作为未来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潜在来源,城市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福祉都将作为其衡量城市的重要指标。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这些学子会选择这些城市,其实就相当于购买了这些城市的股票,只有真正能够给人才带来长期发展的城市,也许才是真正能够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的城市。

  

对于一个人来说,户籍、房产、教育、医疗等资源对于幸福指数其实并没有直接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异化,将个人的前途异化为了有形的东西。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是,到底这些人才能够在这些城市中寻找一个真正能够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还是以户籍或者房产为核心在求生格局中选择一个所谓的值钱地域呢?(作者系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站务联系QQ:293806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