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卓雅和费博一是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们对于自闭症的印象最初停留在:“不合群”;“交流有障碍”;“老是重复的做一样的事”;“智力有障碍”等等。但那些自闭症天才的故事传说,反而让他们对这一群体更加好奇——比如拥有超强记忆力和心算能力的“雨人”,再比如美剧《良医》里面的天才医生莫非。这些传奇的影视人物让更多的人知道自闭症群体的存在。
近年来,世界各国自闭症确诊率逐年升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对自闭症重视程度的提高,全世界各国针对自闭症致病机理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中科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仇子龙团队算得上是国内参与自闭症研究的领军团队之一。仇子龙研究员长期从事自闭症的遗传基础研究,研究成果阐述了自闭症的遗传与分子机制(DevelopmentalCell,2014;MolecularPsychiatry,2017),并最早建立了自闭症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Nature,2016)。仇子龙同时热心于各项自闭症公益事业和自闭症相关的科普宣传,是国内公认的“关怀自闭症儿童爱心大使”。每个暑假,都有不少像钟卓雅和费博一一样的本科生和高中生慕名前来学习。
在仇子龙实验室学习了一段时间后,钟卓雅和费博一对自闭症的了解深入了不少。现在他们知道,自闭症是一种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其核心症状为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又被亲切地称为“星星的孩子”。虽然大部分“星星的孩子”同时伴随智力发育迟滞的合并症,但他们中的一部分智力发育正常,只有自闭症的核心症状,这一类自闭症儿童又被称为“高功能自闭症”。
杨侃从2017年进入仇子龙实验室开展博后工作,并开始负责高功能自闭症项目的研究。尽管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V中,高功能自闭症不再作为一个官方类别出现,但是仇子龙一直认为研究高功能自闭症始终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社会价值:
“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可能仅仅只是负责社交的脑区和神经环路出现了问题,其他脑区可能都是正常的。如果我们能够把负责社交的脑区和神经环路研究清楚的话,高功能自闭症不是有很大的希望成为第一类被干预和治疗的自闭症吗?”仇子龙的这句话让杨侃坚定了研究高功能自闭症的信心。
但是问题来了,大脑中存在这种主要负责社交的脑区吗?什么样的基因突变会导致高功能自闭症呢?
在一项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李斐主任的合作项目中,仇子龙研究团队完成了超过700例自闭症核心家系的全外显子组测序。项目进行到一半时,有一个自闭症患儿引起了杨侃和仇子龙的注意。这位患儿只在一个名叫Senp1的基因上携带了新发突变,导致体内只有正常儿童一半剂量的SENP1蛋白产生。并且他的自闭症严重程度很高,但奇怪的是,这位患儿的发育商值属于同龄正常儿童的水平。在这之前,这种不会导致智力发育迟滞的自闭症风险基因的功能还没有被仔细研究过。
Senp1基因表达Sentrin特异性肽酶1,这是一个包括人和小鼠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体内最重要的去SUMO化酶。当杨侃第一次和仇子龙提到这个基因时,仇子龙在两秒中之内想到了下一步的合作伙伴:
“没记错的话,上海交大基础医学院的程金科教授有Senp1的杂合小鼠。研究半倍剂量不足效应嘛,杂合小鼠就挺合适的!”仇子龙兴奋地说道。
后来,杨侃带领着一帮暑期实习生,利用Senp1杂合小鼠开展了各种行为学实验。他们确认了Senp1杂合小鼠主要表现出社交记忆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的表型,但是其他行为没有明显异常。换句话说,Senp1杂合小鼠和他们发现的那位患儿一样,只具有自闭症核心症状,不具有认知障碍等神经发育迟滞的合并症——Senp1杂合小鼠难道不是一个研究高功能自闭症的完美模型小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