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不分大小,努力不分贵贱。
日前,某高校“学霸宿舍”8名男生全部考研成功一事引发热议:有人羡慕,有人点赞,但也有人表示不屑甚至嘲讽。个别网友甚至评论称:本科非“985”“211”的“双非”高校,考上“985”的研究生也没用。
这一观点立刻遭到质疑与反驳。有人称,“双非”高校同样拥有优质人才;还有人替这8位男生打抱不平,无论如何,诋毁和嘲笑别人的努力都是不妥当的行为。
诚然,“985”“21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所高校的质量与水平,但并不是考核大学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更不应作为权衡学生价值高低的唯一砝码。如今,大到国家战略,小到个人经历,都体现了不以“高校出身”论高下的思想理念。
2017年,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此后不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战略决策确立了全新的高校评价审核体系,并且采用“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高校身份固化,破除标签化,不搞终身制。此外,不久前刚成立的西湖大学,以及去年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旨在培养高级拔尖人才,助力新时代国家建设。
从个人层面而言,曾经“双非”毕业、如今叱咤风云的人物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身上具备的专业技能,蕴藏的推动社会发展的潜力以及甘愿奉献的诚心,才是新时代真正需要的营养剂。
纪伯伦曾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人的一生要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才不会当回首往事时因碌碌无为而后悔。梦想不分大小,努力不分贵贱。考研、工作、出国深造等选择都可以成为一个大学生的梦想。只要通过自身努力辅以正当渠道取得成功、实现梦想,就应当被认可和鼓励。努力不因身在哪所学校而不同,不因工作性质而不同,更不因社会地位而不同,因此也不应被分为三六九等。所有向善的努力,有利于个人进步、有助于国家建设的努力都值得被歌颂。
名著《小王子》里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星星,但其中的含义却因人而异。”世界的奇妙与魅力就在于个体的差异性,不因学校而妄自菲薄,也不因外人议论而垂头丧气,别给努力烙上统一的、标准化的优劣标签,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就是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