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则“某国内985名校博士求职被拒,因本科就读非211高校”的信息曾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该信息显示:
一名学习算法的某985高校博士,工作三年后辞职,本以为很快能找到新工作,然而两个月过去,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据称,一名猎头曾联系了这位博士,但在得知其本科就读院校为“非985、211”大学时,表示公司对学历有规定,委婉地拒绝了他。
评论区的两千多条评论中,有的认为本科出身很重要,单位看重第一学历,普通院校本科生即便考取了名校研究生,依然会面临“就业歧视”;
更多的人则认为,既然能考取985高校博士,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那位拒绝录用该博士的HR,要么是短视,要么是担心名校博士会抢了自己“小领导”的位置,故意刁难不用;还有一位高校教师,提到了自己单位的两个同事,他们都是985高校博士,只是本科均毕业于“非985”高校,其中有一个本科就读的还是“三流”院校,然而这位本科出身“三流院校”的博士,科研水平却相当出众,现已拿到国家优青。
本科非双一流,985研究生也没用?
很多非名校出身的同学努力奋斗,最终考研成功,可到了一些酸溜溜的人嘴里就变成了,“本科双非考上985研究生也没用!”
我们眼里的成功,怎么到了别人那里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呢?
说没用,可能是因为,某些招聘单位不看研究生学历只看第一学历的出身。谁都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但就因为这样个别的存在就全盘否认普通本科生考研上名校的价值简直就是出身歧视。
有用还是没用不是谁一句话就能断定的,我们承认学历、学校的阶级的存在,人与人之间能力差别的存在,但不能就此否定任何一个人追求机会平等、追求高层次教育的权利,否定别人变优秀的权利。
高校的鄙视圈
中国高校的鄙视圈,早已自成派别,清北复交浙科南无疑在链条顶端,985、211也是重要的进阶标签。
鄙视链大致是这样的:
理科生看不起工科生,工科生看不起文科生,文科生又瞧不起艺术生,而艺术生瞧不上非艺术以外的所有学科、985看不起211,211看不起普通一本,普通一本看不起二本,二本看不起三本,三本的嘲笑专科生鄙视高职生。
其中最常见的是本科鄙视链,更专业的说法叫原始学历歧视,即本科不是985、211的,最高学历就算是名校博士,还是会被鄙视。
第一学历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英雄哪儿管出处!
文凭很重要,如果出身名校,在不少人看来,这就是自带光环,走路都带风。
高考作为目前条件下较为公平的选拔制度,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一些优秀的同学通过高考进入更理想的大学,本身也能证明其有过人之处。但只是通过本科学历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难免有些武断,毕竟名校招生人数有限,在僧多坑少的当下,想通过高考来争得这一坑实属不易。
因此,许多本科为二本、三本院校的同学希望通过考研来获得二次选择的机会。有这样决心的人,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众所周知,在条件相对一般的本科院校奋起直追,拼搏奋斗,希望在今后的人生中与名校生同台竞争,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所以,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网友争论非名校生考研有没有用的问题,恐怕是瞎操心了。
此时就以有用或无用来衡量考研的意义,本来就是功利的。有用,到底是什么用?是通过硕士文凭找工作、取得用人单位认可的有用呢,还是开始研究学术有用呢?不同的有用依赖于不同的判断标准,简单的有用无用根本说不清楚。
就像网友说的一样:考个研又不是去犯罪,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的,跟配不配有什么关系。不要去否定一个努力的人,哪怕他多么的微不足道。
人生本来就是长跑,难道我在刚开始摔倒落后之后就要放弃吗?我们也明白读本科重要,但是无法改变纠结也没有用,我们就是想爬起来再努力一把,我们可能追不上前面的人,但是我们不想成为主动放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