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举报,我不得不添加个人信息。我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成绩专业10%,申请季本来已经决定去某公立统计硕士,后侥幸获哥大某公认不水的专业的录取,顶着高额学费生活费的压力毅然前往。毕业后又侥幸进入某bigname中后台打杂几年,由于纽约的高消费也未能积攒下多少本钱。后因家里人的强烈要求回上海发展,未能谋得满意的职位,作为外地人在上海压力很大,无房无车,至今单身。匿名为了一点脸面。
已更新,把实用性价值改为了经济性价值。
另,很多人去名校真的只是为了学术,科研需求。“镀金”都是什么年代的事了?现在全奖公派能去顶级名校的还有多少?
利益相关:某Top30美本大四,上个月被哥大工程硕士录取,没接左边offer右边,去了另一所名校。
大家还是太高估这几年名校的文凭的经济性价值了。
出国本来就是场人生的赌博,而并非金钱买卖。
从小就一路名校,身边同学也都清一色人大附中,上中,上外,南外毕业。身边的中国学生都很努力,overload学分很常见,努力刷夜学习到两三点也是常态,同时各种社团组织混的风生水起,假期还忙着实习做research。然而最难就业的毕业季来临,很多本科应届生还是在现实中挣扎。
认识的投了300封以上简历的不在少数,能够得到邮件/电话回复的基本不会超过10%,不少人仅仅因为外国人的身份倒在第X轮面试。当一些美国人在本州凭家人朋友介绍轻松找到工作时,不少中国学生拼了命也无法争取一个左边offer右边。而即使进了大公司,也有认识的牛人学长因为实在太背抽不到工作签证而打包回国。
而对于回国就业,除了HYPMS,另外的名校基本不会有任何优势。一般的公司不会为了海归而额外花钱,大公司外企也基本有更为优秀的名校人选,而本科缺失的国内人脉和不对称的专业知识也让就业难上加难。
哥大硕士固然不错,然而毕业后中国人就业有多惨淡题主应该清楚,当然身份和年份是很重要的原因。
从选择出国那刻起,就该想过这不是一条赚钱的路。你花了父母的钱,与亲人朋友远隔重洋,吃些洋垃圾食品,每天加班加点学习,异性社交圈极其有限,在找工作和做研究时仅仅因为国籍被处处排挤,是为了什么?
工作吗?
房子吗?
感情吗?
是为了去会会更厉害的人,去看看没去过的远方,去试试自己能走到哪。
很多人都能有个不上不下的人生,但总要有那么些人想爬上去看看,虽然很可能也会摔下来。而我身边的人如果留在国内,凭借他们自身的优秀和家庭的优渥条件,再努力一下都能混的很好。但是他们不愿意,他们想自己试试能爬多高。
只有在名校,你才能看见最优秀的那批人有多优秀,尽管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人还是会沦为常人。
生而为人,即使没法进而实现理想,也得退而立足改善现状,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