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和上交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上海本地人)毕业之后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若本科进入交大或复旦,又是上海本地生源,那么恭喜你,你有很大概率会在毕业三到五年后步入上海中等收入群体,据2015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上海中等收入群体,人均收入在20w左右。当然,同为上海交大,复旦毕业生,毕业之后的差距也是千差万别。就业还是

复旦和上交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上海本地人)毕业之后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若本科进入交大或复旦,又是上海本地生源,那么恭喜你,你有很大概率会在毕业三到五年后步入上海中等收入群体,据2015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上海中等收入群体,人均收入在20w左右。

  

当然,同为上海交大,复旦毕业生,毕业之后的差距也是千差万别。

  

就业还是创业?

  

据我了解,作为这两大名校本地生源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业内,或体制内一流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在创业公司一搏的,是少数中的少数。原因有三

  

1本地生源的压力较小(体现在房租,社会关系以及上海户口上)没有必要和压力来放手一搏。因此,较稳定和较高的收入是普遍选项。

  

2在中国的的高等教育中的优秀者,普遍比较遵守规矩制度,适合大型企事业单位规范的管理制度。这也是双方选择的结果。

  

3在上海的企业中,特别是在国企和事业单位中,上海话氛围浓厚,这也是招,就双方相互吸引的因素,本地人将更有归属感,也更受此类企业欢迎。

  

所以,就业为主,创业少数。

  

专业和行业

  

近年来,社会发展加速,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教育系统输出存在差异,对于同样学校,不同专业或者毕业后进入不同行业在未来发展上也拥有极大的差异。就所谓的中等收入而言,金融,计算机将显著高于均值,而公共服务业,农业等收入较低。行业整体和企业个体的发展也拥有较大差异。身边的实际例子,11年初到上海,华为手机上海研发部门刚刚成立,在招聘较多的几家大型知名公司里,学生普遍选择倾向依次为大众》泛亚研究中心》=西门子》通用汽车》=施耐得》上汽》华为那么现在呢?

  

家庭,社会关系与影响力

  

任何一个社会里,阶级与关系都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名校光环会被深厚的背景放大化,将为个人发展创造更优异的空间。对于本身来自中等家庭的生源,亦不需要气馁,在突破阶级的第一步里,你已经是领先者,继续前行,也许那一刻就在眼前,而对于非中高层的家庭生源,我已经可以恭喜你,不出意外,你已经突破了阶级限制,努力的同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是继续前进的方向。

  

仅此,共勉

  

不是上海本地人,但是复旦毕业的。

  

复旦和其他名校一样,其实只是块牌子,你这个问题可以直接问成“top5名校毕业的学生会有怎样的生活”

  

大多都是靠复旦拿到敲门砖,再靠自身技术拿到工作。根据我同门师兄弟来看,其实更取决于你自己,下限的话不会太差,毕竟有复旦的名头,正常的人都不至于混的惨。

  

(混的最“惨”的一个,是考了省直公务员的师弟,很忙而且钱不算多,据他说工作没啥技术含量,越干越不想干,但头衔好听,有点小权力,而且稳定高福利,也不想再冒险了。

  

混的最好的一位,自认为是在下??(?)??,现在每天固定工作四个小时左右,由大厂累计启动资金和技术,然后自己创业,加上60%运气的成分,我的项目目前算是成功,钱的话如果不生太烧钱的病,应该算是不缺了。

  

而其他人,大部分是去当程序员了,有两个大佬卷到了算法岗,我感觉凭他们两个的技术水平,如果企业不出问题,这份工作应该能吃一辈子了。)

  

剩下的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何学习如何发展了。

  

给我的感觉是,工作两年之后,我那个职场圈子的,再没有什么人是看我什么学校毕业的了,大家说起我啥牛逼,都是说技术和经验。我也凭借经验赚了不少银子。

  

你要用复旦毕业的来夸我,我会觉着自己的技术还不如复旦的名头而有些不快?–_–?。

  

当然,你放低要求去一些不太好的单位,复旦还是挺硬的牌子。

  

起码到山东的小县城,他们就只知道我混得好。哪地方好?复旦博士。

  

一来是他们不了解我的行业,

  

二来,他们对我的认知只有学历,自然学历是第一印象。

  

三来是山东这地方学历情结比较重。

  

四来是那个地方名校毕业生确实比较少见。

  

而“复旦博士”,在我混得好的真正因素里面,是最没存在感的,因为人家根本不缺计算机强校的博士。我一个复旦博士,若不是有两把刷子,其实没啥竞争力。

  

突然好多人收藏我好紧张(请原谅我没见过世面的样子),难道又有细节暴露个人信息了???之前帮人分析怎么选高中都能被同学抓现形,怕了怕了。

  

省流总结原答案,凭着学校牌子和当时考学的脑子,混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作;因为家就在上海,物欲一般,所以也没啥大的生活压力。两者叠加,安静且知足地过小日子。

  

顺便借自己的回答聊下评论里讨论比较多的。

  

1.关于收入,计算机相关的基准线是较传统行业有优势一些,金融相关的上限会比较高,但是每个行业也有每个行业的特征,有时候不是单纯一个数字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关注就业的应该发现,所谓好左边offer右边的定义已经换了好几茬了,契合自己需求就好。

  

2.关于就业,这两年就业形势应该都不会太好,复交应该不至于找不到工作,不过肯定不是当年单位抢人的时候了。个人体验,往年都是我追着导师求推荐学弟学妹,今年换导师抓着我们几个出师弟子挤左边offer右边。划重点,如果真找不到合适的,可以留意下学长们或者导师手中的资源。而且有些学姐不仅会给你发左边offer右边还会介绍对象(比如我)

  

3.关于房子,好贵,死贵,特别贵。每次折腾都是做数学题和阅读理解题。真想买就多看多听,别嫌麻烦,找找低估蹲蹲急抛啥的。我也没更好的建议

  

4.关于想要的生活。发现好少讨论,其实这个是我和我同学聊的比较多的。基本上每次碰头,回忆完当年干过的坏事后开始陷入沉默,都会问比较熟的小伙伴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满意吗?我们那一批比较丰富多彩,有人继承家业、有人创业成功或失败、有人进了部队、有人藤校拿到教职、有人湾区研究高精尖、有人全身心投入家庭、有人为了事业长期两地分居、有人全球飞来飞去说着没有多少观众的脱口秀、有人进了前阵子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某部门从此音信全无、有人懒散且平庸地混着差不多的日子蹲在上海不求上进看着大家回来又飞走(又比我),反正我们经常互相羡慕,扭头回家继续过自己选的日子。

  

我的上海本地同学在毕业那年根本就不跟我们一起卷金融、咨询、互联网、快消的,仅说几个系里比较熟悉的吧,热衷于学生会等仕途路线的本地人走了上海市选调和区储备人才项目,加入了城市治理者队伍,家境优裕的女孩子留校当了辅导员,成绩不错的进了金融央企总部、房地产巨头总部以及其他垄断型企业总部或上海分公司。

  

至于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更多地取决于父母是干嘛的,原生家庭能有几套房收租,在海外有没有产业。比如,同样是土著,有个同学她家有上市公司或者在知名企业任职高管(比如郑恺前女友程小玥的妈妈是迪奥高层),那和父母是教师家庭的土著相比,肯定生活方式不同呀。不过本地人共性是真的不爱卷,京东、华为来招聘就不太喜欢要土著。

  

我上海人,市区吧,不是市中心区。。二所学校之一,毕业好久了。

  

书读的不好,别的工作一个没找到,手里就两个四大左边offer右边,毕业后只能进四大混了。

  

然后爸妈每一天我加班都在劝我赶紧的,辞职,立刻,马上。。。

  

反正四大也不好混,CPA也考不出,身体也不好,综合了各种原因,三年干不下去了。跳槽了去银行了。

  

然后买房,还贷,靠着爸妈支援,单位公积金一路护送,乘上了房价的飞机。

  

没钱就脸皮厚点,一日三餐吃食堂,食堂酸奶水果牛奶鸡蛋都有,这样一个月根本花不了多少钱。想想万一混不下去,最舍不得食堂了。他给了生活的基本保障。对了,单位还在疫情初始(四月初)顶着千难万难的物资通路,给大家送菜送水果。我看有些人晒公司发补贴,什么一二千。。。这种时候真的要钱有啥用吧。。。

  

想想这单位真不错,可惜现在混着,经济形势不好,银行也不好混啊,我想着房贷尽量多还点,社保也马上十五年了,混到混不下去的时候,房子租出去熬过点日子,等着发养老金吧。

  

租出去我住哪?当然是不要脸的蹭爸妈房子,吃喝还能蹭他们养老金啊。。。不过真家里有啥问题,或者爸妈身体问题,卖房也就是那么回事。大不了我以后穷苦了,去就业促进中心天天躺地上,求给我介绍个工作。

  

上海土著少了一股韧性和闯劲,我觉得在我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但凡能混,就不想动。当然也有不明显,特别有冒险精神的,我认识的这种人,人已经离开上海了,我真的佩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站务联系QQ:293806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