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迁徙:杭州新增55万、深圳增41万、广州增40万、上海增4万、北京少了6千

文/孙不熟当今中国,已经有60%的国民是城里人了,但城镇化的浪潮不仅没有停歇,反而正在大踏步进入以超大城市为主导的下半场。根据已公开的信息,今天统计了一下2019年部分城市的常住人口数据。先说结论:过去一年,上海新增4.36万人,北京减少0.6万人。其他

人口大迁徙:杭州新增55万、深圳增41万、广州增40万、上海增4万、北京少了6千

  

  

文/孙不熟

  

当今中国,已经有60%的国民是城里人了,但城镇化的浪潮不仅没有停歇,反而正在大踏步进入以超大城市为主导的下半场。

  

根据已公开的信息,今天统计了一下2019年部分城市的常住人口数据。

  

先说结论:

  

过去一年,上海新增4.36万人,北京减少0.6万人。

  

其他城市,杭州新增55.4万人,深圳新增41.22万、广州新增40.15万、宁波新增34万、佛山新增25.29万人、成都新增25.1万、重庆新增22.53万。

  

珠海新增13.26万人、合肥增加10.2万、东莞新增7.23万人、南京新增6.93万、福州增加6万、苏州增加2.82万。

  

  

以上数据来自各地统计局以及公开媒体报道,仅供参考。

  

抱歉,目前只搜集到这么多,下面解读一下。

  

1.

  

杭州击败深圳,成为新的人气之王

  

冠军易位,前几年的人气之王都是深圳,这次换成了杭州。当然,郑州、西安的数据还没看到。

  

2020年,杭州官宣,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冲刺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以省为单位来看,浙江对外地人的吸引力一直仅次于广东,2019年新增常住人口113万,仅次于广东的175万,远超江苏(19.3万)、山东(22.97万)、福建(32万)等沿海大省。

  

除了杭州,浙江宁波的增量也达到34万,也很厉害。

  

2.

  

北京流出人口都去哪了?

  

过去一年,北京常住减少了6000人,降至2153.6万人,连续第三年负增长,但降幅收窄。

  

北京人口增长的拐点是2015年,这一年新增18.9万人,仍处在快速增长区间。但到2016年,增速急剧降低,这一年只增加了2.4万人,2017年减少2.2万人,2018年减少16.5万人。

  

北京常住人口的负增长,主要来自对外来人口的管控。2019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为745.6万人,比上年减少19万人,已连续第四年负增长。

  

  

北京外来常住人口的峰值是2015年,822.6万人,也就是过去4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减少了77万人,这说明北京控制外来人口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着实有成效的。

  

据商务部消息,2019年以来,北京市共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6个,其中市场50个、物流中心16个,累计涉及从业人员人,商户户,建筑面积约97.7万平方米。

  

根据2017年获批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且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目前,北京的常住人口是2153.6万人,这说明北京今后的人口增长空间大约还有150万。

  

北京人口外流,主要去向了哪里呢?数据显示,这些外流人口去往河北和天津的还真不多。

  

数据显示,天津的人口增长从2014年就开始明显走弱,特别是2017年,天津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比上年减少了5万多人,2018年也只增加了2.73万人。2018年河北省的各城市中,仅有廊坊(户籍人口)和秦皇岛出现人口净流入,规模分别为1.0和1.3万人。

  

所以,无论是天津还是河北,完全不像承接了北京的流出人口。

  

种种数据显示,北京的流出人口更有可能去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以下是京东根据用户收货地址变化分析得出的数据图:

  

  

据此,迁出北京的人,最多的是去了上海,其次是廊坊和深圳,广州、成都、武汉也在列。这说明,北京迁出人口的流动性,表现出超强的跨地区性,和长三角、大湾区、成渝的联系度,甚至超过和河北、天津的联系度。

  

如果觉得京东的数据不够有说服力,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名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以下是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向:

  

  

以下是北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向:

  

  

所以,决定人口迁徙的,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圈层距离。显而易见,离开北京的名校学生,更喜欢去大湾区和长三角,特别是青睐于深圳。

  

作为首都,北京对全国人才具备无可匹敌的虹吸能力,如果不主动控制人口,北京的城市规模只会越来越庞大,几乎永无止境。在此意义上,北京主动做减法,也有利于全国的均衡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缩小和北京的差距。

  

3.

  

过去5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减少18万

  

过去一年,上海常住人口增加4.36万人,达到2428.14万人,如下图所示。

  

  

上海人口的增长拐点大约是2014年,这一年增长了10.53万人,但到了2015年,减少了10.41万人,2016年之后,上海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个别年份还出现负增长。

  

上海人口低速增长的原因也是对外来人口的管控,2019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977.71万人,相比2014年(996.42万人),减少了18.71万人。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需要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这意味着未来15年,上海每年的人口增长幅度平均不能超过5万人。

  

上海和北京,是全国唯二的仍在严格控制人口的城市。但相比北京,上海的人口控制还是要温和得多,特别是对高学历型人才而言,上海还是敞开大门的。比日同样是985大学的毕业生,落户上海要比落户北京容易得多。

  

而且,上海还曾给清华北大开设绿色通道,这两所大学的本科生可直接落户上海,不需要其他限制条件。而北京户籍,对高学历人才没有特别大的倾斜,考公务员、应聘有进京指标的国企事业单位或者高新技术企业,才是普遍选择。

  

4.

  

大湾区:深圳增量最大、珠海增速最高

  

大湾区内,深圳去年新增41.22万人,达到1343.88万人。

  

广州新增40.15万人,达到1530.59万人。

  

  

广深均连续5年保持40万+的增幅。广州的人口增速是从2015年开始猛增的,如下图所示:

  

  

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广州到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也就是说,广州的常住人口,至少还有500万的增长空间,这意味着未来15年,广州每年至少还能增长30万常住人口。

  

当然,广州强调了,即使常住人口达到2000万,也要按照2500万的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公共资源配置,这意味着广州的人口控制目标,有较大弹性空间。

  

深圳到2035年的总体规划还没有发布,其人口控制目标尚不清楚,但根据2010版的总体规划,深圳提出在2020年把人口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很显然,这个控制目标早就被突破了。

  

广深之外,人口增长最快的是佛山,2019年佛山新增25.29万人,其次是珠海13.26万人,茂名增长9.83万人,东莞新增7.23万人。

  

  

大湾区9城共新增145.9万人,占全省新增人口的83%。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深圳,但增速最高的是珠海。

  

2019年,珠海的人口增量是13.26万,排在佛山之后,居全省第四位。但因为珠海的人口基数少,只有200多万,所以其人口增速高达7%,居大湾区第一名。

  

不仅2019年,从2017年开始,珠海的人口增速都保持全省第一。

  

  

大湾区之外的12个城市,共新增29.1万人,占全省新增人口的17%,其中,人口增量最大的是茂名。

  

  

  

2019,广东全省的人口增量达到175万,达到万人。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量,都是全国第一。

  

一年新增175万人是什么概念?

  

过去一年江苏、浙江、山东三省的常住人口分别新增19.3万、113万、22.97万,总计155.27万人。也就是说,广东一年新增人口已连续第三年超过苏浙鲁之和,考虑到京沪这几年人口接近零增长,说广东一个省的增量超过京沪苏鲁浙之和,也是成立的。

  

更牛的是,广东人口不仅总量第一、增速第一,连人口的出生率、年龄结构也是所有经济大省中最优的。2019年广东的出生率高达12.54‰,不仅远超全国平均的10.48‰,而且反超以“最敢生”著称的山东。

  

一般认为,东亚地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们就越不愿意生孩子,但广东是个例外,不仅富裕,还愿意生孩子,潮汕人自不必说,就是广深两个有庞大中产阶层的大城市,生起孩子来也比同类大城市更积极。有人说这可能跟气候有关系,因为从全球来看,低纬度地区也的确更能生一些。

  

能生孩子,人口的年龄结构当然好。以65岁以上人占比为例,广东只有9%,全国平均为11.9%,而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则超过14%。

  

这样的广东,青春洋溢,后劲澎湃。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站务联系QQ:293806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