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人强调大学要去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有哪些二线城市不具备的优势?

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高考志愿:你的决定性瞬间,希望「从这一次,到每一次」,知乎能一直陪伴知友们,帮助高三毕业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更好地做出判断,更多讨论,欢迎点击圆桌链接高考志愿:你的决定性瞬间妹妹明年高考,咨询我高考志愿填报的事,我上大学之前觉得

为什么这么多人强调大学要去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有哪些二线城市不具备的优势?

  

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高考志愿:你的决定性瞬间,希望「从这一次,到每一次」,知乎能一直陪伴知友们,帮助高三毕业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更好地做出判断,更多讨论,欢迎点击圆桌链接>>>

  

高考志愿:你的决定性瞬间

  

妹妹明年高考,咨询我高考志愿填报的事,我上大学之前觉得选大学就是看学校和专业,然而知乎上很多人也很强调城市,在高考分数线上貌似也有这种趋势,在北京上海的学校分数偏高。问一下知乎大神,大学城市真的那么重要吗。在北京上海的和天津,南京,杭州,成都,武汉这些二线城市的上学真的有眼界之别吗?(讨论范围限定于北上及仅次于北上的准一线或者二线城市的)

  

再补加一点:现在很多大学都在建新校区,比如北航沙河校区,北理良乡,天大南开津南校区,再说到大城市时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具体的分析,不要强答。另外,这个问题的范围中的二线城市也能算大城市吧,有些答主好像说的是大城市和小县城的差距,逼乎要是把天津杭州这种城市也算做小地方扯什么资源缺乏我也是服。你要是和我扯什么博物馆共享单车,还是自觉删答,准一线二线就算再差,也不是十八线小县城,请你客观一点。

  

再有大家说影响的时候最好加上专业,根据下面有些答主的答案cs金融也许一线更好,但还是希望听到更多的声音。

  

其实还是要看你以后想在哪工作生活。

  

但是鉴于大多数高考生还都是中二期未退,对社会没有什么观念的小年轻,恐怕绝大多数高考考生没有能力在18岁那年决定自己的未来人生道路,这才是最要命的。

  

我建议高中生在报考志愿前除了了解专业和学校之前做一件事:搜搜你所在的城市(农村)的房价、你所在省省会(或直辖市市区)的房价、你想要去的那个城市的房价。相信我,看到这三个数字,绝大多数人会大开眼界的。

  

而事实上,大学是绝大多数高中生第一次正式离开父母,去一个陌生城市独立生活的起点。你的未来四年——如果保本校是七年——的生活范围和人际关系都在那座城市。但是毕业后你留得下吗,还是必须要回来或去其他地方?高中毕业生大多不具有思考这种问题的能力,甚至还不屑思考,但比起什么“开眼界”这种话,“留在哪”才是最关键的。

  

如果就想留在北上广深,就要来当北漂,不用犹豫了,尽可能去北京上学。否则,一个厦大本科可能还不如中农大本科工作找的好。

  

如果根本不具备在一线城市立足的能力,或者不想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么最好的选择其实还是去你所在省或邻省所能上的最好的大学(除非你分数爆表不去清北复交都是浪费)

  

因为你要考虑一点,你如果去了北上广深,可是你未来却留不下,只能从那里回到家乡省会,那么你大学同学,【这辈子也没机会见那么几次了】。如果只是毕业继续回家乡或省城过小富即安的生活,你北京母校的人脉,或者——不那么功利,这四年结识的朋友,恐怕很难维持下去,这就是现实。而省城985不一样,你所在的省内地方高官,企业家与中产阶级等等,几乎都是本省最好的大学出身的。比如看看汉东大学,汉东高官都出自汉东大学,而不是什么清北复交,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其原型也可以参考武汉大学,我就曾经看到有人说北理工的学生就业比武大强得多什么的。但事实上,在北京或许如此,在武汉绝对是反过来的。

  

还有一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你去了北上广深,是长了见识了。可是再让你回你那个起薪比北上广第一半,共享单车一年前都没有,没有话剧院博物馆的省城,你还回得去吗?你还甘心回去吗?

  

回不去,可是,客观上,北上广深绝大多数人又是留不下的,到那时,进退两难的你除了和知乎上的大多数人一样陷入焦虑,每天刷着什么“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这样的文章,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井底之蛙未必不幸福。当然,年轻气盛的高中生是不会明白这句话的。你们不会听劝,你们现在正想着如何在大学一边泡妞,混社团,打dota一边毕业就有好左边offer右边,走上人生的巅峰呢。

  

好运吧。

  

答主出身河南4线小城市,2007年参加高考。

  

当年河南考生88万,竞争惨烈,千军万马独木桥。

  

所幸发挥不错,运气也不赖,顺利考入魔都某理工大。

  

第一次去科技馆,第一次去博物馆,第一次看世博会,第一次看奥运会,第一次看网球大师杯。。太多第一次留给了魔都,彼时人生已过近二十载。

  

与身边的上海同学,所谓的新一代上海人,相处甚欢,毫无隔阂,感觉大家智商差异不大,但是谈吐中感觉得出他们更加自由、随性、自信,这是来源于从小到大的丰富见识与经历。

  

我从来不抱怨人生来不公,我觉得自己已经比很多人幸运了,所以我还是很庆幸能来到上海,我会尽快融入并体验大都市丰富资源带来的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我又第一次参加马拉松,第一次看演唱会,第一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等。。直到今年,我来到上海的第十个年头,我还在不断地进行新的尝试来感谢人生将我带到上海。

  

现在,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在TA二十岁的时候才开始这样的人生体验!

  

----------------------------------------------------------------------------------------------------------------

  

如今,我已在上海工作6年,定居结婚生子,我还在融入,我对上海已经有了归属感。

  

我是魔都人,大学在成都川大,先占个位置。晚一点来讲讲一个是众所周知的一线大城市上海和一个高速发展的第二梯队准一线成都各种的优势。

  

————————————8月7日更新上海优势部分,共4751字———————————

  

上海优势部分大纲:

  

上半部上海读大学的优势(同学、机会等)

  

下半部上海城市的优势(就职,发展,生活,未来教育等)

  

一、上海读大学的优势

  

p.s.未加注说明则以本科为例

  

1.大学的聚集会使大学更加优秀,对大学生亦然。为什么经常有相爱相杀的学校(清北、交复、上财同济、川大电科、华科武大等等),因为高校的密集程度会带来人才的汇集和流动(且大多是良性的),社会资源和资本的倾斜。上海是全中国除北京外高等院校最密集的城市,如果以经济上“一小时经济圈”来看,还包括了浙大、南大在内的众多985、211。科研力量集中,企业实力巨大,新生创业资本活跃,社会愿意关注这里,资源喜欢关注这里。在这里,天之骄子太多了,比你努力的太多了,比你有资源的太多了,比你帅的太多了,这帮子人会推着你一起努力。竞争产生动力,在全国乃至世界背景下,强者愈强,对高校如是。高校人亦如是。

  

  

2.第二点在说之前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有没有留沪的打算。如果你打定心思就是来上海呆四年,然后回家,那么你其实没必要来(当然若是985院校或者211强势专业那就大胆来),因为以上海于全国偏高的录取线(985分入211,211分入普高,一本分入二本),毕业时带走的除了知识和文凭,上海大学附赠的“福利”你是几乎吃不到的。然后来说说上海大学的“福利”,有以下几点:

  

1)同学优势:更高比例留在上海的同学,不出国的本地人基本都会留下来,外省的同学留沪的比例也高,这是你在同领域的人脉。而且如果你在大学多参加一些校际活动或者社会活动,能认识不少其他高校的活跃分子。拿我自己为例,我在川大是校足球队的,队里的华西大哥全是宝啊,扭伤摔伤骨折口腔内科都有大哥级人物,美滋滋。

  

2)学长优势:上海好多学校都有些年头了,历届毕业生散落在上海和全国各个角落。如果你学的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你会发现留沪后很多人都是你的学长,典型例子是上海海洋大学、海事大学和海关学院,背靠上海这个超级口岸,从业人员从企业到政府密密麻麻全是自己人。在工作中也经常碰到本校其他专业的学长们,至于有多少用,就因人而异了,机遇与挑战并存嘛。

  

3)企业优势:不仅仅是毕业后就业(这个在下半部分再展开),在大学期间有更多的企业俱乐部,更多校内组织以及更多实习机会。跨国外企,国企,民营企业的数量摆在这里,学生素质也罢在这里,机会自然就出现了。

  

此三者是我认为最显著的“福利”,其他的优势不是大学带来或者分布不是很均衡,未涉及的一部分“福利”会放在后半部来讲。

  

3.奖学金丰厚而且有学校上升通道。前者比较好理解,上海有种类繁多的国家学校学院企业组织奖项,有的学院奖学金率可以高达80%以上(这是我高中同学说的,真伪不知,有知道数据的同学可以补充)。后者在上海叫插班生,我不知道其他省份有没有这个家伙,是上海市教委为了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而开展的,就是说你如果考上上海全日制本科,大一结束那年可以参加插班生报名,符合条件的有机会去复旦同济等重点院校读书,戏称为二次高考、本科人头再分配计划。我记得在上海本科生参军后研究生随便挑,包括复旦交大的,希望了解的同学能来解释一下。

  

  

4.和毕业后独身一人冲到上海的人相比,你有4年时间来熟悉上海,而且房价巨便宜(滑稽)。现在很多学校是分段的,前两年在松江大学城感受大量高校所带来的交流碰撞和集聚效应,后两年在市内感受繁华大都市的便捷和人生百态,比如复旦同济上外上财上大在一片,上交华师大华政上戏上音对外经贸东华在一片,上纽大虽然孤单,但人家在陆家嘴啊,基本理工科强势院校旁都有一个文科类强势院校美美地坐着。这四年你可以充分考察上海,比蒙着头撞进上海的人不知道好多少。哪怕觉得不合适,上海高校超多的出国计划和交流生项目可以让你开眼界,我一个在华政的同学就去香港城市大学交流,一个同济的去了首尔大学,还有两个直接放弃原来学校的学位到国外从零开始的,以我高中30多人一班的人数来看,这个比例相当高了。

  

这四点,是我暂时总结出来的上海大学的优势,接下来我们来讲讲上海这座城市的优势。

  

二、上海城市的优势

  

1.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我话就撂在这儿了,上海是全中国城市发展自然条件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

  

1)气候,地处北纬31度,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比北京湿润,比广州稍凉,四季分明且分布适当,没有地震没有海啸没有火山没有沙暴没有雪灾没有龙卷,基本没有雹灾没有特大洪水没有旱灾,雾霾少梅雨不长太阳多,唯一的台风偏爱浙江,上海绝大多数只是被扫到。

  

2)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位居中国中部,上接北京天津,下承广州深圳香港,铁路公路水路航路超级基站。

  

3)人文位置,超大面积冲积平原,东部沿海,人口稠密劳动力密集。城市内黄浦江、苏州河等水系发达,城市外农作物生长优秀地段。背后是长三角,最大最发达城市群,包邮区!和平时离日韩东南亚不算太远,战争时离得又不算太近。水路和航空线路四通八达,与全世界勾连密切。

  

  

2.大量更多种类,更高待遇的工作

  

北上广深收入中位线摆在这里,而且职场环境好啊。

  

1)收入高,需求大、前景广。中低收入中,相同岗位普遍比县城和地级市高1倍,部分热门职业如计算机相关、金融类里哪怕最低级的码农、金融狗还有工程师都有可能翻2、3翻。还有好多大城市特有(或者只有在大城市才活得下去)的岗位,比如“蜘蛛人”、高级酒店睡眠师、高层房屋安全相关,复杂路面监控相关的职业等。中高收入里,大量职业经理人、律师、IT工程师,顾问性销售、建筑设计师、高级技工、咨询类、投资人还有优秀医生等职业优秀人才巨大的需求量和不断刷高的要求,你要是想拼出一个新高度,在职业前十年尽可能多学点东西,北上广深港是最好的选择。上海作为很多企业中国总部或者大区总部,职业先天高半级,公务员同理。

  

2)职业细分程度高,社会分工明确。冷门职业、艺术人文类职业和高精尖职业的需求更高(涉及国家安全、考古和农科等领域不在此列)。这几年上海典型的是与直播相关的一系列职业还有做游戏原画的美术职业,需求量暴涨,到现在有些饱和了。

  

3)强关系户少,弱关系户多。从供求关系上看,大量优秀工作岗位需求,强关系户的比例被稀释;职业聚集和高校纽带带来的弱关系户多,这方面是可以争取的,上海公司这方面的节操比较好。政府部门岗位有硬性规定卡着,而且很严,中低层近亲繁殖较其他地区少。

  

4)个人空间大,工作上的事情工作上来说,生活中的事情生活来处理。这一点上海是很拎得清,尤其是年轻化的公司中最明显,公事公办最开心了。现在这种现象在向生活中扩展,小区居民应该做的在明细,超出这个范围的大家各管各的,有了纠纷解决的渠道也多样化。

  

3.权力的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

  

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上海作为经济最发达的直辖市,权利的强度和密度是很高的,一把手就是国家级的跳板,作为很多改革的试验田,上海政府执行力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政府部门的权力也是很大的,比如上海浦东新区食药监、工商和质监局三合一的大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管理整个浦东新区(合并了南汇的浦东新区有多大可翻地图)市场从生产到流通到出售到使用一切环节,而且下辖包括整个陆家嘴,上海自贸区,迪士尼乐园,外高桥和“义子”洋山港,权力高度集中。

  

同时,上海因为大量公务员和高行政等级,权力也分散的,处级多得是,一个县的一把手到了上海和最低级行政机构——街道的主任平级,而上海有200个左右和街道平级的基层行政单位(未加上各区市局中的处级部门),各个单位也不止一个处级。而且政府部门的规规矩矩多且严,绝大多数公务员都是按规矩办事,权力溢出不多,公事公办,不托关系搞不定的事情少,遵守规则的老百姓活的很舒心。用游戏上的说法就是政府服务的新手友好度高而且对高端玩家的自由度高。还是那个市场监督管理局,你看着他权力空前集中,但实行的政策却比合并前更宽松,让市场受到的政府影响减少,淡化看不见的手,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相关政策。

  

我个人理解就是强政府、严法规、宽政策

  

p.s我父母都是公务员,我一定要为上海公务员正名,这是一支优秀的队伍,各种意义上讲都是国内最优秀的之一。

  

4.公共资源的开放性高,保障能力强(前两点优势巨大)

  

1)医疗资源多,三甲医院和优势科室多,毕竟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生收入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工作强度大,医患关系比较差。

  

2)教育资源多且好,优秀民办和公办并存,且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有分布。我高中就有好多老师都是从其他省挖来的优秀教师(总觉得有点对不起被挖的学校,但奈何我是既得利益者,肯定是支持这种行为的)。本来想单独发散讲一讲的,但上海的篇幅已经这么多了,我就给一句话总结吧,“多吃多占,轻松惬意”。

  

3)供电局,水利局,燃气公司的保障做的很好,断供的情况少且大多发生在老式小区。上门服务的速度也比较快。

  

4)公交、地铁非常发达,高架桥隧道和大桥很多。没有来过上海的小伙伴可能不知道地铁有多密集,基本能涵盖所有上海城区内想去的所有地方,有了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后更加方便了。目前上海地铁通车16条,已知规划至23号线,建成总里程截止15年底达617km。高架桥、跨江大桥和隧道我就不罗列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找,数量相当可观。

  

  

5)社区保障,太多了,光我从我妈那听到的就多得不得了,这个我没太留心,但这个其实最多最杂,最细致。

  

6)除了公共资源保障,企业的保障,上门维修更换,家庭服务业公司都很多,不单独列为一条了,加在这里。

  

5.大城市的吃喝玩乐

  

1)饮食,因为本帮菜比较弱势,所以上海各大菜系,各国料理百花齐放。真的,你想吃什么都有,阳春白下里巴人应有尽有。尤其有点小资情调的,喜欢品味美食之外服务、环境、气氛和食物美色的,上海太适合你了。

  

2)在上海玩乐,多少钱都不够(上了十亿资产的别他喵的来凑热闹)。真的没钱的,努力吧,花花世界和你无缘。有点钱的,这吃点那买点花不了多少钱,唱个k看个电影、打打篮球溜溜冰,全国都差不多。比较有钱的,酒吧、club、夜总会、室内滑雪场、室内棒球馆、攀岩馆、极限运动馆、迪士尼、欢乐谷、水上乐园等等。再有点钱的,高尔夫、超跑、外滩各个会所、各类时尚走秀、仪式、买买买、迪士尼(笑)、游艇。很有钱的,我不知道,不是这个阶层的。巨有钱的,人家不上知乎……

  

6.文化世界丰富

  

上面玩乐讲了一部分,这里补充一点。

  

1)运动产业发达。上海有两只中超球队申花和上港,还有一只努力的中甲申鑫,有大鲨鱼,有上海F1国际赛车场,有网球大师赛,有上海马拉松,有环上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联赛,有上海斯诺克大师赛,有owps联赛,有LPL联赛。运动场馆的分布也很多,设备也很不错。

  

2)文化活动丰富。演唱会,舞台剧、话剧、歌剧、音乐会、魔术表演、大型晚会,画展,展览会,表演赛,哪一家活动在中国巡演敢忽视上海?

  

3)以线上直播、网络视频团队和二次元产业为主要力量的新媒体娱乐力量重镇。二次元产业和游戏文化的领军人,CJ、CCG、CP、BML、BW这些大型展览,各种联合出品的女仆咖啡厅、动漫主题店、见面会,网友戏称“中国只有北上”系列(有时候北京也会被踢出,变成中国只有上海系列)

  

7.少数派满意

  

1)性观念比较开放,LGBT可以获得比较滋润,gay吧之类的为少数派服务的场所上海有不少,你也比较方便找到同伴。

  

2)消费观念上限高下限低,不同层次都能在上海活下去,别人也能接受,大家伙的都不容易。当然这和上海人爱面子不冲突啊,这里不发散了。

  

3)喜欢冷门和小众的人,可以来上海淘淘宝。

  

每到高考志愿填报时,网上很多指导填报的帖子都会建议大家尽量选择一线城市的学校,其实这个建议不无道理。每年都有很多同学因为对专业不够了解或者分数等原因没能选择理想的专业,而大学换专业并非易事,这就导致很多同学在就业时面临较大的困境。这时,在机会多的大城市读大学的优势就很明显了。

  

从麦可思发布的最新数据上看,一线城市就业“幸福度”、薪资均高于”新一线“城市。

  

在薪资方面,一线城市无疑也是本科毕业生更好的选择。一线城市的社会平均工资为8608.5元,远高于“新一线”城市的社会平均工资6500.4元。

  

一线城市中,上海以9580元的月平均工资处于平均工资榜第一位,广州平均工资虽然是一线城市中最低的,但也有7847元,高于所有“新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中,南京以7727元的月平均工资位居第一,苏州和杭州紧随其后。

  

点击查看大图

  

在就业满意度上,一线城市平均就业满意度为72%,总体高于“新一线”城市的68%。

  

“新一线”城市中,东部沿海城市杭州、宁波、南京、苏州和紧邻北京的天津就业满意度均超过70%,其中杭州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75.2%,仅次于一线城市中的上海和北京。

  

不过,薪资高是一回事,这些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也高。高昂的房租成本,较长的通勤时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昂贵的物价让在大城市生活的压力比一般城市大得多。

  

但仍然有不少年轻人往大城市跑,在北京、上海、深圳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人比例分别为85%、79%和67%,是本科生外省人比例最高的三个城市。[1]

  

这也可以理解,在北上广深等就业热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也要远多于其他城市。“在西北上大学的学生还在找实习时,在深圳的大学生已经拿到了腾讯的左边offer右边。”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

  

点击查看大图

  

从数据菌之前爬取的前程无忧51job上2018年5月底至6月底发布的超过10万份有效招聘上看,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最多。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在前程无忧网站上有超过1万份的招聘工作,远多于“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中,杭州、南京、成都等招聘数量均不及上海的一半。

  

不过,在“新一线”城市中,杭州、成都有超过5000份招聘机会,远高于武汉、苏州、重庆等其他“新一线”城市。

  

报志愿时,能结合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自然要更好,只要有实力、肯钻研,每个专业都可能有很好的发展。但也不能否认不同专业、在不同城市,工资和未来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时候,选择就是要比努力重要多了。

  

本文首发于左边微信公众号右边“网易数读”(左边ID右边:datablog163),

  

作者|严钰,设计|杨楠

  

因为上大学除了学知识,最重要的事情叫做长见识。那什么城市值得去,

  

我这里有几个标准:一看人口、二看产业比例、三看城市GDP、四看上市公司数量、五看产业集群。不用着急,下面我会一一解释。

  

大家好,我是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张雪峰老师。我们今天再来给大家讲一下我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叫做城市。其实经常有家长和考生问我说,张老师,我们在报志愿的时候到底是该以学校为导向。还是该以专业为导向?简单来说,就是我上一个好大学的一般专业,还是上一个好专业一般学校?实际上我个人觉得,不管你是在院校和专业之间怎么选,在之前一定要先前置一个问题,学校到底在什么样的城市?

  

上大学除了学知识,最重要的事情叫做长见识。你上大学应该先考虑一下城市,因为你城市不一样,你的见识就不一样。如果大家你有这种感受的话,各位家长你的一些亲戚,他们家孩子上了大学,你会发现在省会上大学的人,跟在经济发达地区上大学的人,跟在一些二线城市上大学的人,他的见识、眼界、说话、谈吐各方面完全不一样。因为他的高度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比如说我要找个对象,你要找什么样对象?有钱的对象。你看你到不同的城市,你对于有钱这个概念是不是大家理解不一样。因为你在那个城市,你见到的东西不一样。所以说城市这个东西真的很重要。那我在选择城市的时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城市?给大家几个标准。

  

第一,人口是否是正增长的。人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的?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一定要找一个人多的城市。大家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看一下第七次人口普查,有的城市人是在增长,有的城市人是在下降。有个东西叫做城镇化建设,大家会发现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了,往城里边搬。村里的往县里的搬,县里的往市里的搬,市里的往省会里边搬,省会的往区域中心城市搬。大家你要知道,中国人口增长现在是在成一个下降的趋势,因为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提生育生孩子,开放二胎开放三胎。

  

人多意味着机会多。比如说当老师,那一定是孩子越来越多,对老师的需求量才会越来越大。孩子都没有你给谁当老师?当医生,人越来越多,生病的人才会越多,都没人你给谁看病?包括像经济类、管理类、社会人文学科。我学左边法律右边,关键人都没有哪儿有纠纷呢?自己跟自己纠?这种专业都是要意味着人多,人多机会多意味着希望。大家一定要看下人口是否是正增长的,通过这个指标哪个城市值得去,哪个城市不值得去。

  

  

我们来看一下从2009年到2019年全国42个大中城市常驻人口的增量,有些城市他人越来越多,增量就在这摆着。这个是真实的数据,你会发现主要是省会城市肯定会有,但如果是非省会城市的话,就看当地的经济发展了。人多机会多,咱就这么说,人口多的城市,你在这卖个早餐,摆个夜市整个羊肉串,都有人买。

  

  

当然有的城市其实人口是有红利的。给大家举个例子,我的母校所在地郑州,郑州是有人口红利的。因为郑州下面的地级市和县人口是很多的,它增加的人口红利会量会很大。比如说你像河南下面有的县100多万人口,是个什么概念?我们黑龙江的齐齐哈尔下面我们那个县,过年全员检测检测一共做了不到15万人。但是在河南有些镇。都不止15万。河南经常有那种大县100多万人口,大家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搜一下。

  

所以说河南的人口增量红利在这摆着。人多就就没有办法。大家如果你去过郑州的话,你会发现郑州不但堵车,郑州是堵人,有的路口人过不了红绿灯,没办法因为人太多了。你像宁波、苏州这样的城市是对全国人口吸引力,那有的城市对自己本省人口有吸引力。有些省会城市他现在在增长,但是过了五年以后,可能下面就就没得增长了,已经没有人了。大家你可以自己去看一下人口的问题,人口真的很重要,人口一多,你干什么都有得干。

  

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产业分成三个产业,一产二产和三产,一产是农业,二厂是工业,三产是服务业。城市也好国家也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三产比例要越来越高。如果说这个城市或者说这个国家,一产比例高,那说明它可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我们首先解决的是吃饱问题,刚吃饱了以后就开始享受工业化产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享受了工业化产品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以后,我们才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服务。所以你要看这个城市的三产,一个城市可以没有一产,但是它的三产是否发达代表了这个城市是否发达。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北京上海有农业吗?有,很少。你在北京大街上会看到哪种了一片水稻,那种了一片小麦,有多少地?很少。后来北京几乎没有农业了,开始有工业。比如我们这次冬奥会有个首钢大跳台,大烟囱,后来北京说要去工业化,因为北京有一段时间沙尘暴。还有一段时间雾霾,把工业都搬出去。首钢那个生产基地现在都搬河北去了,有些城市只能去承接大城市淘汰下来的产业,这个城市才会有发展。

  

有的时候也不好说他到底是好处还是坏处,但是我想说的是,把这个些工业都搬出北京,北京的经济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不好?是越来越好的,因为发展三产了。当然最具代表性的是香港,东方之珠,香港有农业吗?一点都没有。不像北京平谷还有种桃的,香港真的是什么农业都没有了,所有的吃的喝的全是从我们内地过去。香港有工业吗?很少,香港的工业只占到整个GDP的不到8%,香港大多数是服务业,旅游业,金融服务业。这些大城市都是三产比例比较高的,越好的城市是三产比例比较高的。

  

  

你在选择城市的时候,也可以看下三产比例。那么从我们国家的层面上,我们国家从2015年到2019年一产二产三产比例的一个情况,一产比例的趋势是下降,三产比例的趋势是明显的上升。比如像美国的一产比例连1%都不到,二产比例可能不到20%,三产比例很高。

  

第三,看一下城市的GDP

  

它的经济活量,它的经济活跃度。

  

  

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数据,我们看的是2020年前八个月部分城市的一般预算收入。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站务联系QQ:293806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