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学文:北京已实现碳达峰下一步将逐步实现碳中和】
17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在“2021中国货币经纪论坛”上表示,目前,北京已经实现了碳达峰,下一步将会不断地实现碳中和。在此过程中,北京将积极支持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财富管理等方面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发展。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上田八木货币经纪公司的开业增强了我们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信心,也向首都金融市场传递了强烈信号,城市副中心有能力服务好、支持好各类内资、外资金融机构发展,对此我们信心十足。”7月1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副书记、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通州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磊在“金融开放背景下的货币经纪——2021中国货币经纪论坛暨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开业典礼”上致辞时表示。
赵磊还称,上田八木货币经纪公司不仅是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也是副中心首家外资持牌金融机构,“我们非常珍惜与上田八木公司的这份缘分。我们将全力支持上田八木公司开展业务,做好各项属地服务,为包括上田八木在内的各类企业提供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加优质的人才发展环境,我们欢迎各类金融企业、金融人才到城市副中心置业、创业,与我们携手共进,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副中心金融业税收实现翻番增长,占三产税收比重达11.2%,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全区注册各类金融企业已超过300家,超过一半银行机构新设或升格为法人行或一二级分行,引进了棉花、红木等4家地方交易所,集聚一批业界顶尖金融机构、智库机构和金融专业服务机构,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三大产业生态加速构建。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在会上表示,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在市场基础、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等多方面具备国际一流的领先优势和令人瞩目的发展机遇。已有6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北京,北京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开放外资进入中国的首选地。
他指出,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在市场基础、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等多方面具备国际一流的领先优势和令人瞩目的发展机遇。在市场基础方面,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大型金融机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国际金融组织所在地,北京拥有超过170万亿金融资产,超过全国金融资产的一半,持牌金融法人机构超过900家,居全国第一,中国的资本市场十分完善,新三板改革正在加速,在京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十分活跃,金融机构在京发展的基础设施、市场基础以及资源方面都具得天独厚的优势。
又是下着小雨,但是太小,伞我也没撑。今年的天气是太有意思了,北京廊坊成了避暑圣地。夏季去南方尤其长江流域是最难受的。再往南走到粤港澳,夏季的潮热都是深有感触。
我多年去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多,当然不免有夏季去的,但是夏季的长江沿线特别潮湿闷热,漫长的桑拿天我受不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南边的同志们适应那种天气,要么梅雨季,要么桑拿天,冬天寒冷刺骨。有空调了还好一点,与北方冬季集中取暖对比,空调很不好用。
在不在某个城市群、城市圈地区生存,主要看的是机会,即使再舒服,像东北的夏季、春秋季太舒服了,没有机会也很难留住人口,尤其是最近20年时间,人口流向(不是人才流更加偏向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当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就业更多一些。
早上转的文章谈到,教育医疗方面京津冀遥遥领先,当然是北京、天津是领先的,其次是长三角地区,教育医疗方面粤港澳与两者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年轻工厂打工族来说,教育医疗方面的优势与否本来与他们没什么关系,工厂打工族很难本地化。
当前人口流动常住人口数据有多少根本与所在城市无关的群体,很难稳定在相关城市,房子当然也买不起,收入不能在城市核心区生活,他们只是打工而已。这群人不能算作这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即使打工十年二十年最终也无法落脚这个城市,这种状况特别明显。
我们最近也经常说几句上海的城市发展,尤其五大新城刚刚作为上海的发展重点,上海城市建设与北京有近十年以上的差距,北京五六环的七个区域(六个行政区加亦庄),类似于上海的五大新城,而北京五六环的七个区域十年前就是北京发展的中心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海与江苏一体化几乎还没有概念,但是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产业互补的基础已经完成了。城市群一体化做的最好的还是京津冀,尤其产业转型、腾笼换鸟工作只有京津冀做的最成功。京津冀一体化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天津、雄安以及环京廊坊地区,就是作为北京产业与人口外溢地,天津也不再与北京争夺中心城市,敢当北京的附属城市。
确实与北京争夺区域中心城市,天津不具备条件,与其被北京虹吸,还不如做北京的附属。
由上至下的一体化只有京津冀能完成,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绝对完不成。成渝所谓一体化只是一个概念而已,谈不上城市圈一体化,成渝只是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的城市圈发展城市群。有意义的是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周边中小城市,动不动讲大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没有意义的。中国国土太大,湖北省也算一个城市群又有什么意义?
从上海与江苏的发展状况看,上海很难虹吸江苏人口,也很难辐射给江苏各个地区。虹吸能力辐射能力,上海还都很弱,没有统一的沪苏(江苏而不是苏州)一体化概念,江苏一会儿谈宁滁一体化,一会儿谈宁镇扬一体化等等,都是以南京为中心的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根本没有存在过。上海规划也很难凌驾于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规划之上。
江苏与上海、浙江与京津冀彻底不同。当然长三角地区人口地域面积都是京津冀的两倍,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倍,硬搞一个长三角城市群,就有点太大了。上海只能自己发展,想把产业与江苏省互补,与浙江省互补估计也都做不到。江苏、浙江也不把上海放在眼里。
但是北京不行,京津冀北京就是核心,这是改变不了的。天津原来还有点竞争力,这几年已经毫无竞争力了,京津两地GDP差距超过2万亿,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天津只是北京周边的七个小矮人之一,也许有一天天津会被雄安超越,天津无法继续成为与北京并列的城市。
城市圈概念还是正确的,北京周边150公里以内叫北京城市圈。京津冀强推省会石家庄城市圈是正确的,不叫城市群,群太大了,群没有统一的管理,最松散的就是城市群。
上海如果引领城市圈发展是必须有领导地位的。虽然我看是有这个意思的,上海规划应该凌驾于江苏之上,凌驾于浙江之上,但是并不像北京在京津冀一体化的领导地位那么明显,更没有像雄安新区这样的区域确立,连这方面的探索都没有。
上海向外溢出产业,恐怕苏州、无锡、南通都不会给上海企业更好的优惠政策,这就是问题。我认为上海城市圈地区一体化是很难完成的。
首规委事实是京津冀规划委,首规委完全管控京津冀三地规划,但是上海规委有没有这种职能?我没有没听说过,上海规委要有长三角四地规划的权威性。首规委可以叫华北大区规划委,但是上海规划委不能超越上海之外,对江苏、对浙江甚至安徽还缺乏管控力。
有人说上海不宜居吗?我说北京宜居上海不宜居。长江沿线不是梅雨期就是桑拿天两三个月冬天还要寒冷刺骨,上海有宜居的季节没有?四季宜居与长三角无关。你来过北方吗?
有人说我总共(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一生当中就来过两次?)来过两次北京,都赶上沙尘暴了,我说相当于去深圳两次都赶上12级台风了,你真幸运。出过门没有?沙尘暴今年春天确实发生过,是整个北方都有沙尘暴。沙尘暴左边起源右边地是外蒙古,今年春天暖和过早,把冰雪融化了,所以春天起了风沙
不能实现一年四季都宜居的地区不能叫做宜居,一年有两个季节甚至加上春季梅雨期都不能很好生活的地区,一年三季都不宜居,宜居在哪儿?什么叫做宜居?
小城市的人们对于首都是没有概念的,首都这么不堪,中央,国务院为什么把首都放在北京不动呢?单凭这一点,说明北京也是最宜居的。当然各种资源强大的程度北京也是远超其他城市的,更远超上海。博士生总量看,北京超越上海近三倍。产业与金融差距我们不提了。
历年状元报考的学校
现在的清华北大,对于各地状元的吸引力远超复旦和南开,在我们那个年代清北复南是四大名校,北京的清华、北大,天津的南开和上海的复旦。一样的同等级学校,现在呢?各地状元80%以上到了清华北大,10%去了海外,其余10%分散到长三角和广州地区。
现在什么叫人才?第一个本科在清华北大,高考硬考进去,然后深造到博士以后(不是博士后)的才算人才,硕士已经算不上人才了。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也没办法,因为中央级研究机构,有编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主要都在北京,这一点任何城市都代替不了的。
本科生即使清华北大,没有经过深造的也算不上人才,深造不到博士的也不能算人才。
现在有编制企业的招聘,首先要看本科学历,第一本科院校水平。怎么与清北比?广州和上海高校与北京之间差距太大,广州、上海也就是和天津争一争高等教育水平而已。
但是,这种有编制的人才很难出成果,也很难有超高的收入,和互联网大厂以及大型企业研发人才对比,有编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估计要沉寂很久才能出成就,博士后、博士沉寂20年以上,他们的成果很难受到市场关注。
互联网大厂也不可能是什么高科技企业,更不需要国家级研究机构扶持。中国的卫星发展这么快,中国军工提升如此迅速,没见那些研发人员满世界卖航母卖卫星。很难受到市场关注,必须耐得住寂寞,甚至有的要隐蔽身份。
现在的北京开始谈涿州和固安与北京市的职住平衡,北京开始搞副中心与北三县的四统一,以及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四统一,大力提速雄安新区建设。产业人口开始向天津滨海新区转移,上海才刚刚谈到五大新城的加速建设,上海城市开发与北京城市圈比晚了何止十年?
未来世界城市样板当然必须是雄安新区,上海深圳的现代化高楼大厦已经不被追捧和承认,把城市建设理解为高楼大厦,你的思维落后到极点了。与北京大规模搞生态绿地,以及雄安新区生态恢复工作,上海深圳就更落后了。没有城市能和未来的雄安新区对比环境。
有朋友说:雄安新区各种管网都在地下,是的,雄安新区各种配套在地下二层,地上见不到任何管线。雄安新区配套建设远好于北京市,北京生态环境的改造程度远好于其他城市。
与朋友聊起来北京的公园,我说首都国际机场的空域搞了近60平方公里的东郊森林公园,我说我知道的十一、二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在北京有十几个了,北京城区绿化的进入全国前十位,而前十位根本没有北京之外的任何一个大城市。
开发方式开发方向早就变了,却还停留在深圳上海的高楼大厦模式上,肯定是不对的。深圳绝不是城市开发方向,上海能见到的高楼大厦价值也不如上海的弄堂,然而你却不懂,看的都是陆家嘴啤酒起子等几个高楼大厦项目,北京不讲这些,雄安新区更不要高楼大厦。
北京城市中心的建设形式多元化,才是真正的现代化,二环内人口大力向北京各个新区溢出,北京做的最成功。上海人口过于集中城市核心区,那些里弄与上世纪70年代前的老旧建筑,和北京二环内的改造确实差距太大,上海建设五大新城的目的是把核心区域人口尽量迁出去。
北京二环内改造的“共生院”。
我追了一路,所有路边停车环卫工人都在给冲,当然主要是冲车辆的底盘泥沙。当然不收费,以后我也把车停在这儿,不过距离我家太远了。这是北凤道与文化公园南侧。估计车主们都不知道还有这种好事。为了改善大气环境,廊坊政府做了太多工作,绝对是好事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