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往年相比,仍然保持高位稳定,毕业生薪资亦未受大的影响,学生去向契合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日前,沪上多所高校公布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统计数据显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沪上高校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去年以来,在云招聘、云面试等新情况的考验之下,如此答卷实属不易。记者采访了多所沪上高校就业办负责人,他们坦陈,要实现高质量就业,2021届毕业生仍需及早规划、调整预期、着眼长远。毕业生对求职的岗位应多维度考量,高薪和热门行业未必是最优选,尤其不提倡一味追求“赚快钱”,而要将择业置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进行长远考量。
就业率高位持稳,学生去向与国家重大战略契合
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高位稳定,而且毕业生去向与国家重大战略契合度高。根据沪上高校公开数据,多所高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研究生就业率总体略高于本科生。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60%,校本部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5.08%、99.17%和99.76%;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21%;东华大学2020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5.06%……
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三大热门领域。此外,教育、医疗卫生行业也广受2020届毕业生欢迎。
统计显示,上海交通大学流向人数位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合计占比达57.72%。在东华大学,有近四成硕士生进入制造业,根据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公布的数据,硕士毕业生就业月薪排名前三的行业中,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赫然在列。华东师范大学2020届毕业生中,投身教育、信息技术的学生最多,合计占比超6成。
“从发布招聘信息单位所属的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数量较多,较去年略有上升。”上海交通大学就业办主任顾希垚分析,一方面这与国家推出《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相关,另一方面,学校也在积极引导学生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
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愿意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例如,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毕业生到中西部、基层和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就业的比例达69.53%,其中毕业生就业人数10人及以上的重点单位达74家,赴国防军工单位及部队就业353人。
此外,不少学子通过创业服务国家战略,例如东华大学有76.92%的毕业学子创业项目为创意设计、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形成科技创业和创意创业两大鲜明特色。据悉,2020年东华学子创业企业共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
求职态度应更积极,考研也要“两条腿走路”
若问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以为下一届毕业生提供哪些经验,多所高校就业办主任不约而同地表示,纵观历年在校招中表现抢眼的毕业生,他们大多在求职态度上更加积极主动。对于毕业生而言,“勇敢迈出投递简历的第一步”很重要。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的调查显示,本科生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投递简历20.12份,获得6.5个面试机会,获得2.31份左边offer右边(录用函);研究生平均投递简历24.2份,获得9.79个面试机会,获得2.95份左边offer右边。根据华东师范大学的报告,本科生平均投递13.95份简历、平均面试次数5.37次;硕士生的平均投递数达30.79份,平均面试9.8次。
东华大学就业办主任严钧认为“2021届毕业生对于就业必须要有危机意识,抢占先机,先就业再择业。”她表示,每年就业季外界都有“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声音,导致一部分学生以考研来逃避就业。但每年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铩羽而归的终究是多数。她建议,“本科生应理性看待读研深造”。上海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傅昕源提出,对于真正有志考研的学生,也应当“两条腿走路”,考研笔试结束后积极投递简历,多做几手准备。
毕业生切忌“慢就业”,也不提倡追求“赚快钱”
每年都有学生号称自己要“慢就业”。“这绝对不可取。”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曹姝婧说,毕业生切忌抱着“看看形势”的态度“慢就业”。每年学校都有毕业生选择间隔年,这些学生中有些是对间隔年以及间隔年后的安排有明确规划的,有些学生仅仅“为了间隔而间隔”。实际情况是,随着待业的时间越来越长,学生的求职动力也日渐不足,更有甚者发展为“啃老族”。
不少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告诉记者,每年求职季中还会出现毕业生因为薪资低于预期迟迟不肯签约,最终错过就业黄金期的情况。但相比薪资待遇,多位专家建议学生从行业发展前景、自身综合能力等方面多维度考量。
顾希垚告诉记者,毕业生需要调整求职心态,不以一时的薪酬作为择业的唯一考量标准。“毕业生不必太在意短期的薪酬待遇,我们也不提倡学生追求所谓‘赚快钱’的行业。”顾希垚表示,每年都有毕业生盲目追求热门高薪的工作。但事实是,一些看似风口的行业短短时间内成为泡沫,不少毕业生因此“走入火坑”。因此,他建议,毕业生在求职时,不妨多请教身边的行业从业人员、利用好校友资源提前了解行业趋势,早做规划。
作者:吴金娇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文汇报图片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