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难留高校毕业生、压力巨大、让人叹为观止
上海担任着我国的经济重任,科技水平很发达,汇集了各种娱乐元素,而且教育水平领先全国大多数城市,许多青年挤破头皮想要进来,将其作为自己的梦想之地,要想保持这样的领先地位,就要不断的吸收新鲜的生命力,让人才源源不断的进入到这座大都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政府确实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高中生被上海高校录取,大学毕业生前来寻求发展。
为了留住毕业生在上海就业,市政府出台了就业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到优秀岗位参加就业,上海四大名校才子选择在上海发展,可以解决入住问题,享受购房优惠福利。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作为两所大学都是世界级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技能、知识水平上出类拔萃,而上海目前还没有一所著名的大学能为上海当地输送如此高质量的人才。
因此,为了推动上海各大大企业的贤者招聘,上海规定这两所大学的毕业生到上海就业,可以享受落户和购房的优惠福利。
但这种诱人的蛋糕吸引不起清华大学毕业生,难道他们害怕面对上海人才众多、竞争力过大的局面吗,如果不是,那是为什么,理由有点难以启齿。
要知道,清华、北大两所高校纳入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更享受着这两所高校的优秀学习资源,毕业后他们绝大多数都具备了非常出色的技能,个人能力望尘莫及。
能把这些人吸收进企业,等于为企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对保持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有很大好处,为了抢夺人才资源,除上海外,北京当地各大企业也各显神通,为毕业生们提供各种优惠待遇。
从调查数据来看,来自清北的大学生离开北京到外地就业并不普遍,四年的学习生活足以使他们适应北京的本土文化,许多习惯已经融入血液,而且认识的人也几乎都在北京,对城市的熟悉程度足以让他们毕业后在北京工作。
而且北京作为一个古典的、国际化的大都市,各方面资源不断。
一些清北毕业生在工作期间继续进修,考上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他们需要这里的学习资源,自然不会进入其他城市。
上海能提供的就业条件、落户政策、购房优惠福利,北京更是不少,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在北京完成学业后,选择留在当地工作,成为第二种选择。
上海和北京气候地理条件不同,对于已经适应北京生活4年的北京学生来说,暂时横跨南北两地,生活、文化适应难度大,将带来诸多问题。
人类有一个舒适的圈子,在人际关系方面也不例外,要想让北京学生丢掉四年积累的人脉,独自去上海发展,一开始需要处在一个完全陌生、没有人类基础的环境中,一切都会从一开始积累起来,生活工作会比较困难,遗憾的是,它将逐渐淡出北京的人间圈,既不划算也不划算。
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大多选择留在北京发展,当地政府为了留住他们,给他们提供购房优惠福利,为他们寻找优秀岗位,毕业后这两个难题都可以轻松解决。
此外,北京作为首都,丝毫不落后于上海,医疗、教育、社会保险制度完善,毕业后奔赴陌生环境,将增加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发展前景未必广阔。
人各有志,不同的因素决定各大学生毕业生的发展方向,有些人喜欢三四线城市比较安逸和缓慢的生活,有些人向往大城市的发展前景,希望提高竞争力向一线城市开战。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线城市环境优越,经济发达,各种社会保障比较完善,吸引大量人才,作为毕业后的发展之地,还是要慎重选择,工作机会多,工资高,但房价物价也比小城市高得多。
广大青年才子在面对工作前,对婚姻、子孙及父母养老问题也要同时做好规划,子女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将来在大城市奋斗的同时,父母是否需要随行照料家庭和子女能否负担得起父母的生活和医疗费,这些都需要深思熟虑。
完成学业后扎根一线城市的热情和勇气是难得可贵的,做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无论选择北京还是上海,在创建自己的人生事业时,都要昂首挺胸不要畏惧困难,永不言败、永不气馁、永不抱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