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毕业生愿意留下来,武汉,凭什么?

“头部企业带给武汉的机会越来越多了,我也跟着机会跑回来了。”今年5月,在上海工作了6年的武汉伢孙朝阳,选择回家,入职武汉智慧地铁有限公司。“前不久让武汉人‘喜大普奔’的、刷支付宝进站乘地铁,就有我们公司的参与。”对新公司,孙朝阳有些骄傲。城市的智慧出行背后

62.1%毕业生愿意留下来,武汉,凭什么?

  

“头部企业带给武汉的机会越来越多了,我也跟着机会跑回来了。”今年5月,在上海工作了6年的武汉伢孙朝阳,选择回家,入职武汉智慧地铁有限公司。

  

“前不久让武汉人‘喜大普奔’的、刷支付宝进站乘地铁,就有我们公司的参与。”对新公司,孙朝阳有些骄傲。

  

城市的智慧出行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岗位,让一批批人才实现高层次就业。

  

今年,武汉约有32.7万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其中62.1%有意向留在武汉发展。

  

热干面糊汤粉、黄鹤楼武汉关、灯火里的长江大桥、烟雨中的武大樱花、排着队的大排档、看不够的博物馆……

  

这是我们的武汉,也是能让你们留下来工作生活的,最好的武汉。

  

漂了6年,要回家了

  

5月30日,武汉地铁开通支付宝刷码乘车。

  

“那会儿我刚入职,当天,同事们既兴奋又紧张,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走进高考考场一样。”孙朝阳,29岁,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如今是一名武汉地铁工程师。

  

  

▲孙朝阳

  

好在,各项监控数据正常,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其实,自从毕业后,回武汉的想法,每年都会冒出来很多次。

  

“2015年,我从湖北工业大学毕业,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孙朝阳回忆,那会儿,家里几个亲戚在上海工作,经常和他描绘“魔都”的繁华,“后来才知道,其实他们很久都没回武汉了。”

  

年轻人,总有一个想出去闯的梦。

  

孙朝阳和同年毕业的女友一起,去了上海。在繁华的市中心工作,租的房子却在市郊。“一室一厅,一个月房租三千多,每天路上通勤就是两个多小时,说不累,那肯定是假的。”

  

几年的时间里,孙朝阳换了3份工作。

  

“总觉得,自己在漂。”逢年过节回武汉时,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武汉城市建设越来越好,走在武汉的街头,看着车水马龙,没觉得和上海有啥区别。

  

总有那么一些契机,能让人彻底下定决心。

  

2017年,孙朝阳和女友结婚,后来孩子出生,“觉得不能再漂了,看了看武汉的机会,真的挺多的,更加坚定了回家发展的决心。”

  

“6年前我离开的时候,武汉还只有那么几条地铁线路,现在看看,整个城市地铁线网四通八达,甚至到了周边城市。”他看到,人们出行能用支付宝刷码乘公交、坐地铁,“没感觉和一线城市有啥区别。”

  

数字化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多了。

  

“就拿刷码出行来说,武汉地铁与支付宝合作,背后对应着大量技术工作,这些都需要人来完成。”

  

互联网业务平台数据库、应用系统、网络架构升级、客服中心软件……每一个系统,都对应着N个岗位;N个岗位,就需要N个人。

  

“在武汉,我们有自己的房子,刨去租房成本,收入和在上海时也差不了多少。”孙朝阳觉得,更重要的是:心安处、是故乡。

  

数字化助力

  

武汉工作机会更多了

  

孙朝阳漂了6年,何海漂了7年。

  

何海,36岁,武汉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产品负责人。

  

  

▲何海

  

“2007年大学毕业,那会儿,要在武汉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并不多。”学计算机专业的他,和很多同学一样,从武汉轻工大学毕业后,将第一站选在了深圳。

  

从深圳到上海,又从上海回到深圳,在两个城市间,何海来回换了好几份工作。换着换着,他发现,合作伙伴的公司,越来越多出现在了那个熟悉的城市——武汉。

  

“我是湖北人,又是在武汉上的大学,对武汉的感情自然不用说。”他说,身在异乡,总是想念东湖水,想念热干面,想念春天的玉兰花,想念清瘦的梧桐树……

  

要不要回武汉发展呢?这个念头开始在内心萌芽。

  

“武汉是家,春节前,每次抢回家的火车票,都是一场大考。”虽然自己是软件工程师,但抢起春运的票来,也是很吃力,“有时候只能买中转车次,先到周边城市,再买到武汉的票。”

  

机会来了!

  

何海在深圳工作的公司,在武汉开了分公司,“我马上就申请了回武汉。”那是2014年。

  

也是在同一年,数字化出行领域硝烟四起。

  

滴滴、快的等行业独角兽围绕网约车市场正面交火,随后,ofo、摩拜试水共享单车,寻找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钥匙。

  

武汉人生活日益数字化,工作、创业机会也跟着来了。

  

2016年初,一帮从阿里巴巴、高德等互联网企业离职的人员,组建了小码联城创始团队。他们的梦想是,人们乘坐公交车、地铁时,不用付现金,也不用掏公交卡,掏出手机移动支付就行了。

  

小码联城团队先后找了近10个城市,没有哪个城市敢尝鲜,他们希望选一条公交线路进行试用,但均被婉言谢绝。

  

2016年5月,他们来到武汉,抱着一线希望提出请求,没想到获得意外支持:武汉市迅速组织国资、网信、公交等部门“会诊”,结论是“虽然没有先例,但是技术具有可行性,值得一试”。

  

专科一毕业,年薪10万+

  

这就是何海后来工作的地方。

  

在支付领域探索方法论的还有支付宝,早在2013年,支付宝就提出了“未来公交”的概念。当时,左边二维码右边支付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但在公共交通这种弱网络的场景,对支付信号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

  

于是,何海所在的小码联城团队,支付宝、武汉公交集团走到了一起。

  

2016年10月,小码联城与支付宝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双离线左边二维码右边”的电子公交卡。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0.2秒就可以扫码上车,在线充值离线扣费,乘车体验便捷性大幅提升。

  

得益于武汉公交这一样板,在全国其它城市,“双离线左边二维码右边”技术的规模应用空间也得以显现。越来越多城市的公交车,开始接入扫码支付。当年12月,小码联城获得蚂蚁集团2亿元天使融资,一跃成为行业独角兽。

  

“团队成员越来越多,从几个人,到现在的100多人,感觉我们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应届毕业生进来。”何海发现,和他当年毕业不同的是,现在公司每年补充的新鲜血液,很多都来自武汉本地高校,他们往往一毕业就来了。

  

“我和他们聊过,他们大多觉得,武汉提供给年轻人的选择越来越多。”既然能在家附近工作,何必远走他乡?

  

比如,小码联城研发部的24岁小伙袁川。

  

  

▲袁川

  

“压根就没想过出武汉啊!”去年,袁川从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拿到的第一份左边offer右边,就是小码联城。

  

“去年毕业前,遇到了疫情,我是4月解封后回到武汉,才开始找工作的。”袁川说,坦率讲,他之前对这个公司并没有太多了解,“印象最深的,就是刚解封那会儿,乘公交地铁需要扫码,那个码下面都写着‘支付宝x小码联城技术支持’。”

  

“这样的公司,技术应该很牛吧?”袁川想着,上网查了查。一查,果断决定拿下左边offer右边,“就他了!”

  

以技术为主的公司,当然是以技术论英雄。

  

“我是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的,虽然是专科生,但我还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留在了武汉。”袁川的同事、21岁的夏世华,也在小码联城从事研发工作,“大二开始,我就在留意各种工作机会,再针对这些机会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针对性学习。”

  

  

一毕业,就拿到10万元的年薪,夏世华说,有同学羡慕他,不过他想说的是:“尽管在这个行业内,我的学历算是比较低的,但只要技术过硬,在武汉找到好机会并不难。”

  

企业有需要,学子有愿望

  

不谋而合

  

武汉不仅承载了众多从一线城市回流的人才,今年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也更愿意留在武汉生活和工作。

  

关于“为什么选择武汉”的话题,知乎曾为此发起讨论。当时话题点击量过千万人次,回答频次最多的是:这个城市展现的满满都是诚意。

  

满满的诚意,离不开生活的便捷。

  

数字化出行,仅仅只是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武汉人手机办事已经很方便了。

  

如今,通过支付宝可在线办理的政务类、生活类业务,已涵盖出行、医疗、公积金、社保、交通违章处理等方方面面。

  

2017年6月,作为中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武汉市和蚂蚁集团联合宣布,将把武汉打造成中国“数字城市”标杆,为武汉城市升级提供商业、出行、政务的综合数字决策能力。

  

而这背后,正是一个个数字化就业岗位。

  

  

▲武汉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才留下来

  

武汉支付宝出行负责人陆晨星介绍,从刷码乘公交、到刷码乘地铁,数字化技术很好地推进了城市的交通数字化转型以及公共交通便民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在外地工作的武汉人,愿意回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有更多武汉应届毕业生,把求职的首选地,放在了武汉。”

  

7月5日,“武汉大学×蚂蚁链区块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双方将基于自身在技术创新和学术研究上的独特优势,通过区块链课程体系建设、技能培训、人才认证等形式,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优秀的区块链人才。

  

可以预见的是,更多专业人才将融入武汉,走上一个个新的岗位。

  

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今年,武汉约有32.7万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其中62.1%有意向留在武汉发展,这一比例较去年增加19个百分点。

  

目前,已有阿里巴巴等超过80家互联网企业在武汉建立华中总部或第二总部,多承接企业的新业务板块或者研发中心,提供了10万个以上高薪优岗。

  

企业有需要,学子有愿望。不谋而合。

  

瞧!武汉正张开双臂,拥抱更多年轻人。

  

左边极目新闻右边记者周丹李辉

  

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站务联系QQ:293806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