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三万的华为员工都离不开公积金 你有公积金吗?

来源:云袋里最近,华为的一位员工在网上发帖称,华为调低了缴存公积金的比例,使得他的公积金账户每个月就少了2000元,并表示“寒心”、“不敢告诉家人”。华为方面回应称,依据《关于改进住房公积金缴存机制进一步

月薪三万的华为员工都离不开公积金 你有公积金吗?

  来源:云袋里

  最近,华为的一位员工在网上发帖称,华为调低了缴存公积金的比例,使得他的公积金账户每个月就少了2000元,并表示“寒心”、“不敢告诉家人”。

  华为方面回应称,依据《关于改进住房公积金缴存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通知》和“同地同标准”原则,华为公司现在将北京、上海、成都、济南、杭州和廊坊等地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调至5%,与深圳等地缴存标准一致。

  标准从12%降到5%,每个月公积金账户少2000元,这是什么概念呢?

  意味着月收入至少在以上。

  如果扣的钱不是2000整,而是2000多一点,那月薪至少在三万。

  月薪三万又是个什么概念呢?

  年薪36万,加上奖金补贴,年收入大概在50万。

  年收入五十万?!

  年收入50万?还要为了每月两千的公积金哭穷?

  公积金有这么重要吗?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公积金是什么?

  公积金就是指五险一金中的“金”,按照国家规定,新设立的单位,应自设立之日起30日内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缴存公积金是强制性的,是员工的福利。

  那有了公积金,又有什么好处呢?

  1.公积金贷款利率低:

  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当于商业贷款基准利率的66折,相对于现在商业贷款利率至少上浮10%,利率优惠幅度非常之大,年利率优惠2.14%,想象一下,申请100万的公积金,一年可以优惠利息最多达到2.14万)。

  2.公积金避税:

  工薪阶层个人每月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从税前扣除的,也就是说按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不用纳税的。同时,职工又是可以缴纳补充公积金的。这是合理合法的避税。

  3.公积金缴存是单位和个人共同出钱,但缴存的钱则归个人单独所有。

  “常听说公积金可以用来买房,那除了买房呢?

  我不需要买房、我住乡下,我要公积金干嘛用呢?”

  所以公积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购房

  不贷款购房可以一次性提取公积金

  商业贷款购房可以提取公积金用于首付

  商业贷款购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偿还本息

  公积金(组合)贷款购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偿还本息

  “云酱解读:公积金贷款利率极低,且可以从公积金账户偿还本息,意味着房贷月供是由你的企业在替你偿还一部分。”

  2、建造、翻建、大修住房

  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造、翻建、大修自有住房并且使用住房贷款的,职工及配偶可申请提取修建房被批准当月之前(含当月)的公积金金额,提取金额合计不超过修建房费用

  “云酱解读:谁说公积金只有城里买房用得到,乡下房子也可以享受到!”

  3、租房

  可支付配租或政府招租补贴的经济租赁房房租

  支付市场租房房租

  “云酱解读:不是自己的房子,租的房子都能用!能省一点是一点!”

  4、父母给儿女购房

  未使用住房贷款购买自有住房,可提取父母公积金

  使用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购买自有住房,支付首付款后可提取父母公积金

  使用个人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购买自有住房,支付首付款后可提取父母公积金

  “云酱解读:年纪大了不需要公积金?那您的孩子要买房吗?”

  5、销户提取全部余额

  满足以下八种情况之一时:

  1.离、退休的;

  2.农业户籍职工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

  3.到国外、港澳台地区定居的;

  4.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重度残疾并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

  5.领取失业保险金的;

  6.被判处刑罚、户口迁出本市、非本市户口职工与所在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

  7.住房公积金账户转入集中封存户满2年或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满两年的;

  8.到本市行政区域外工作并在当地建立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

  注:各地情况会有不同,具体政策请咨询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

  “云酱解读:公积金账户里缴进去的钱通通是可以拿出来的。且单位和个人共同缴存的钱,都是归个人单独所有。”

  6、纳入低保或特困范围的提取使用

  职工被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救助范围,职工本人及配偶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金额不超过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或特困救助范围期间以前的住房公积金金额。

  “云酱解读:如果生活有变故,公积金账户内的钱可以作为一份保障。”

  7、治疗重大疾病

  家庭成员(包括职工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患重大疾病或重大手术住院治疗的,职工本人及配偶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日期应在出院之日起一年内,提取金额合计不超过住院费用个人负担部分。

  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站务联系QQ:293806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