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建议缴纳20年社保落户,你怎么看?

近期,有学者建议缴社保超20年就地落户,该话题引发热议。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两亿多流动人口,2019年年末,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高达2.8亿人。如何使城市常住人口户籍化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话题。在今年8月举办的一次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作了发言。他认为,

学者建议缴纳20年社保落户,你怎么看?

  近期,有学者建议缴社保超20年就地落户,该话题引发热议。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两亿多流动人口,2019年年末,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高达2.8亿人。如何使城市常住人口户籍化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话题。

  在今年8月举办的一次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作了发言。

  他认为,一个人在哪里就业,在哪里居住,就在哪里纳税,也就应该在城市中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今天在城市里集聚的人口中30%都是没有本地户籍的外来人口,但是当地公共服务大量短缺,下一步应当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尤其是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要加快速度。

  其中,第一步就是让长期在城市中居住和就业的这部分人群,比如能提供20年社保缴纳证明的人群落户。在推动长期就业和居住的外来人口加速落户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大幅降低落户门槛。

  人户分离的现状使非户籍人口难以享受到与本地人同等的市民待遇,抑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城乡割裂,也不利于城市化的推进。

  大家都知道,户口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个户籍身份证明,在孩子教育、买房、就业、社保待遇和各种证件办理上都发挥着一定作用,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在孩子教育上,本地户籍的孩子除了学费可以更低,还能争取上个好学校,而外地户口则要通过各种关系、金钱等方面的投入,才能争取孩子上学的学位,学费也更贵。

  在买房方面,由于限购政策的存在,很多城市落户后有助于更快拥有购房名额,另外,本地户口在申请限价房、经济用房、公租房或廉租房方面也有一定帮助。

  在就业上,一些知名企业或公司重要职位,更看重稳定性,要求本地户籍优先。

  在社保待遇上,大城市本地户籍居民的社保缴纳往往比非本地户籍多,尤其在医疗保险和退休待遇上,本地户籍居民往往能享受更多福利。

  在证件办理上,本地户籍居民,能很方便的在当地办理身份证、计生证、港澳通行证、护照、失业证等各类证件,而异地户籍居民,很可能要回老家才能办理。

  总之,以往“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把户口划分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这种户籍制度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竖起了一座高墙。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户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

  其实,近些年我国户籍制度已经出现了一些调整和变化。

  2016年,国务院发布《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到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2018年,发改委发布关于督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落实情况的通知,要求各地汇报情况;

  2019年,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等相关内容,还提到:

  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在此背景下,深圳、广州、杭州、武汉、西安、长沙等城市纷纷降低落户门槛,吸引高学历人才,以及缴纳社保多年的常住人口落户。在降低落户门槛之后,这些城市的户籍人口也有了显著增加。

  户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让众多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获得落户机会,让他们在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和户籍居民一样的权益,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这些城市的落户门槛大幅放宽之后,对楼市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对那些人口增长量大的城市而言,是一个利好,因为更多人口的落户,对住房需求也将不断增加。由此,可以预见的是,长期来看,这些基本面良好、长期有人口流入的大城市,房价未来仍会维持在高位。

  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站务联系QQ:29380611。
推荐阅读